童年300字的读后感(2)

关键词: 童年300字的读后感,童年读书心得,童年读后感
阿祖0 分享 时间:

到了外祖父家之后,脾气暴躁的外祖父就直看他不顺眼,所以经常找茬来打他。又次,从未受到此般毒打的阿廖沙晕了过去,他醒来时发现外祖父正在床边照料他,见他醒了,便和声和气的对他说:“对不起,我是不是下手重了些。”阿廖沙便建立了对外祖父的种又爱又恨的感情。

外祖母和外祖父却截然不同,她和茨冈样心地善良,在外祖父打他的时候,都会果断的伸出手帮他挡下,外祖母非常慈爱,她虽然慈爱却也免不了外祖父的毒打。又次,他的外祖父因为点小事就打了她,阿廖沙非常愤怒,看不下去了,直接抄起了身边的切能扔能打的东西向我祖父扔了过去,外祖父去没有感觉到,事后,才发现有好几根针扎进了自己的头皮。

后来,外祖父又逼着他的妈妈去嫁人,虽然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只好嫁了。后来他的继父有外遇,两人就此分手。外祖父知道后,气急败坏,把他的母亲又打了顿。

不久阿廖沙出天花了,浑身长满了红点,这在当时可是真要命的病,而且传染就发不可收拾,便把他关在了个小屋子里。他每天与病魔作斗争,自己的抵抗力挺强,再加上医生的医治,他终于好了起来。

天花刚被击退,城市片荒芜的样子。“偷”已经成为城里多数人的“职业”,就连他也不例外。没过多久,妈妈久病死了。从此阿廖沙的童年也就结束了,但是苦难还没有结束,他的爸爸妈妈都死了,就意味着他没有了母爱和父爱,他从此变成了个孤儿。

#553336童年300字的读后感5

初中时代曾读过些文学名著,其中有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的种,种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家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面,还有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而我所要说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些人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童年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童年读后感最新500字大全

童年小学300字读后感范文5篇

2022《童年》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100字

教师的童年读书笔记心得

童年分家后的日子读后感400字

童年河读后感100字

高尔基《童年》优秀读后感

关于童年读后感400字左右

我的童年读后感800字范文大全

204461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