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

关键词: 初一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阿祖0 分享 时间: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城南旧事》一书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646519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篇1

往事像片帆舟,荡在没有尽头的大海里。随着时光飘散了。随波逐流,像个迷失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端凝着书中作者林海音,穿着素雅的旗袍,微胖的脸上露出的笑容,令人沉淀。她像个旧人,倾诉着旧事。

很久以前,老北京,带着甜甜的涩味,朴素,黯淡。正如那时穿着大棉袄,抹了一层余晖的林海音。用那明净的眼睛看着世事。又随即,便消逝了。只留下点点回忆,像繁星一般,点亮了心灵。

她在书中写:谨以此书献给,先母黄爱珍女士。莫名看到这句话,心中五味杂陈,有庆幸和害怕。我庆幸我的母亲,不论再怎么吵吵闹闹,她依然在,像我的影子一样,紧紧看着我,怕我走丢。我害怕我的母亲会在哪一天,离开我,就那么不急不缓,慢慢松开我的手,在我偶然遗忘她的时候,去别的地方。

我无奈,责怪自己想太多。

外面天色正好,阵阵暖意袭来,就像当初的那一年。我附在爸爸的脖颈上,咿咿呀呀的唱着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随即,爸爸爽朗的笑声像光一样,照进了心头。回忆像爬上了嘴角,不自然的笑了起来。那首儿歌,我还记得,那叮铃铃的手链,挥之不去。

我笑笑,正巧,看到那一段: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哦,我的童年。还在啊。不过是在心里罢了。

不过,自己有多少秘密没告诉妈妈呢。小时候,把全家福剪了,就为了制作一张“家庭树”隐瞒着没告诉妈妈。还偷偷把剪完的照片给藏起来了。话说,现在都没有告诉妈妈呢。还是赶紧告诉妈妈吧。也省得整天做贼心虚的。我想。

林海音不也是吗。惠安馆的秘密一直没告诉她的母亲吧。如果她的母亲也看到这本书就好了,这样,母亲就会知道真相了。我笑笑。可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她的母亲,不在了吧。真是遗憾啊。

我依稀记得,那时好朋友和我的约定。只是时间太快了,匆匆就离去了。我还来不及记起约定,她便去别的地方了,她或许过的还好吧。

“我们看海去”也是陌生人和英子的约定呢,不过不会实现了吧。罢了罢了,总有些不完全的约定的会成为遗憾吧。

总有些亲人会离开的吧,也总有些人平时打打闹闹,好像总是不合,可, 最终离开了,还是会不舍吧。

比如我的爷爷,罢了。不提也罢。

英子用一本书写完了她的童年,可最终在爸爸的离去那一篇选择收笔。是她的成长么。是吧。

我也决定就此收笔,画上一个圆。

#827072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篇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曲调再次触摸我的耳膜,我仿佛又看到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疯疯癫癫的秀珍和身世可怜的妞儿。

《城南旧事》是我看过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惠安馆”“我们看海去”“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部书,我好像长大了。

拿起《城南旧事》的时候,书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和缓缓而逝的岁月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读书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文字之间荡漾着的一种淡泊与纯洁。在半个世纪的离别中,城南的落花依旧,然而飘零的,只是人们记忆的碎片。

看罢,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朴素的东西,因为它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一样,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醇和,那样的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当我读到:“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带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就明白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仅仅以一朵夹竹桃衬托女儿渴望父亲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来都把父亲的话铭记在心里,努力拼搏。文章写英子父亲病危,以花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现实,她镇定地接受了事实,决定担负起帮助家人的责任。文中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结尾。是呀,长大了就得负责任,长大就意味着不再让人担忧。虽然生活的重担压在幼小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灵已经长大,不再任性。

蓦然回首,满地零落的花瓣儿,诉说着盛夏的情怀......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丝懵懂,多了一份缅怀。落寞之后,那清越悠然、古朴婉转的音乐仍在耳畔萦绕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680189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篇3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好书,书名叫《城南旧事》。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英子儿时跟随爸妈经历颇多走南闯北,最后定居北京开起了同样之旅,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我渐渐地走近了书的世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可以说,童年时的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段落。他们都是英子成长中的重要人物,也教会她许多道理的人。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

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而世俗上的快乐,不过是金钱和名誉。可以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

英子认识的人无一不需要帮助,英子总是热情地帮助他们。有一次,她为了让别人一家团聚,竟然把妈妈的手镯送给秀贞和妞儿。可见英子十分善良。为人十分和善的名人,当属雷锋了。他不惜一切代价助人为乐。有一次他坐火车,就忠心耿耿为大家服务,“好事做了一火车”。有人问他叫什么,住哪里,他回答“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雷锋最终赢得了许多人的称赞,名垂千古。可见,助人为乐十分重要。

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努力地帮助别人。有一次考试,有同学笔没带,急得团团转,他问旁边的同学借,但同学不肯借给他。这时,我借给他一支笔,为此,他对我感激不尽。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747665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篇4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六岁——十三岁在北京城南度过的欢乐童年!时间从1920年开始。

给我感受最深得是“惠安馆”和“驴打滚”这两篇小故事。“惠安馆”讲的是心地善良的英子和惠安馆里的“疯子”秀贞以及胡同里苦命的妞儿一起玩耍的故事。虽然大人们都叫秀贞“疯子”,可是英子不但和她交了朋友,还帮她找到了她的女儿小桂子,她的女儿原来就是胡同里苦命的妞儿!

“驴打滚儿”是北方地道的一种小点心,但是这里讲的是“宋妈”的故事。宋妈是英子家的佣人,也是英子弟弟的奶妈。因为每年宋妈的丈夫都要牵着驴来看望宋妈,每次驴被拴在树下,满地打滚,所以这篇小故事的名字才叫“驴打滚儿”。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弟弟春天的时候得麻疹,英子妈妈给弟弟熬了葫芦根汤,弟弟不肯喝,妈妈就说;你不喝汤就让你奶妈走。宋妈假装走,边走边说‘走喽,回去找我的小栓子、小丫头子去喽!’弟弟可怜兮兮的说‘我喝,我喝,不要走!’弟弟一口气喝下了大半碗。英子全家人都离不开宋妈。

在这本小说里作者运用的语言幽默、生动有趣。比如说,“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把‘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说成了‘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妈妈教英子数数,她说:“二俗、二俗录一、二俗录二、二俗录三……”英子和爸爸大笑“妈,你的北京话,我饭都吃不下了,二十,不是二俗;二十一,不是二俗录一。又如“妈的北京话说得那么流利了,但是,我笑了:妈,是傻丫头,傻,尸丫傻,不是 洒,我的洒妈妈!”“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了英子爸爸是客家人,妈妈是闽南人。在这本小说里还有许多儿话音,这是地道的北京话!

作者描写的外貌生动细致,读到后仿佛这个人就站在你的面前:“她穿了一身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辩稍,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这段描写的是“疯子”秀贞。又如“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就很合适的露出来。左嘴巴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儿。”——这段描写的是“兰姨娘”。

小英子的童年时光是无忧无虑的,是欢快的,但是随着她爸爸的去世,她欢乐的童年就结束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905504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篇5

闹市避巷,残阳驼铃,花开花落。一个个小故事平凑在一起,成了一个大故事。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

这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在她悠悠的笔墨之下,这个故事显得格外凄美又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那时,小女孩英子用纯真无暇的脑袋思考世界,在她的记忆中欢笑和悲伤交织在一起,妞儿和秀贞的离去令她无限悲伤,但一个小小的皮球却又能让她开怀大笑。无数个让她难以忘怀的人出现在她的生命中,但最后却只是消失。

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甚至她那个慈祥而又严厉的父亲也在花落时逝去了,英子也在这时长大了。

英子,她可以忍痛让自己的好朋友妞儿,不,是小桂子和她的亲生母亲秀贞团聚,她所要面对的是二人的离去,剩下的只有悲伤和不舍。她们离开了世界上最关心她们,照顾她们的英子,也离开了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小英子,她仿佛从小就有着人人平等的信念,她用平常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对每一个人好。

她和小偷约定了一起去看海,却不能不面对他为了弟弟偷东西的事实,她天真地以为小偷的承诺终有一天会实现;她不想让妈妈伤心,撮合兰姨娘却伤害了爸爸;当宋妈离开时,英子才明白平日里对她的讨厌、嫌弃,如今都化为不舍;当她毕业时,突然发现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爸爸却在花儿落了的时候去世了。她经历了一件又一件事情,岁月年华,她也已经长大。

还记得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讲到:“就像我现在,抬头看见窗外蓝色的天空上,飘动着白色的云朵。”如今的我们早已没有闲暇时间陪妈妈去买菜,和爸爸一起种花,与家人一起说说话了,更没有时间像英子一样好好抬头望望天空了。邻居之间隔着一面又一面厚而重的墙,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群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了,整天只是围绕着电脑、手机打转,完全没了本该有的童年和世界。

我不止一次地回想起属于自己的欢乐童年,那个考砸了怕回家挨骂,到邻居家玩耍一听到奶奶的呼喊声就跑回家,被邻居夸我的耳朵比兔子的耳朵还灵,每天只怀着梦想着要一颗糖的童年。

思绪很快就飞回来了,英子慢慢地长大了,突然发现,我也已经长大了。

#958450城南旧事读后感初一1500字篇6

和煦的暖阳洒在一抹清香的书页上,悠悠的驼铃声渐行渐远,时光荏苒,一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城南旧事》静静地带我走进了英子的童年。

在梦中,轻轻呢喃着。斜着嘴笑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玩伴,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都乍然浮现在我眼前。幼年时的英子,童心纯稚,渴望到惠安馆去玩,听好伙伴儿妞儿唱戏,与躲在草堆里的小偷儿约定去看海,特别爱吃老北京的“驴打滚儿”,和老妈子一起去戏院,开心地逛庙会……时光易逝,物是人非,这些熟悉的画面也已不再。温馨的故事里总会有遗憾,结局并非是完美,爸爸的花儿落了,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她必须长大,也必须学会勇敢和承担。那年,她十三岁。

204537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