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童年》读书收获800字(2)
推荐文章
总归,看清楚真实也要充满热情的航帆。别让挫折乱了你的航标。和阿廖沙一样,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未必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最新《童年》读书收获800字篇4
读罢,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奠基人玛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之一《童年》。《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随母亲寄住外祖父家,度过了极其艰难的童年岁月。
在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里,他备受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和教诲,外祖母教会了阿廖沙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外祖母是一位对上帝虔诚,对人善良、忠厚,对丈夫容忍、体谅;她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她火灾里指挥镇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良总会战胜邪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和蔼可亲,与人为善的;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阿廖沙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外祖母的慈爱、开朗、乐观、坚毅、勤劳能干铸就了阿廖沙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都常怀一颗慈悲善良之心,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高尚人格。
在外祖父家,他亲眼目睹了濒临破产的小染坊坊主外祖父的专横、贪婪、自私、吝啬和残暴小资产阶级形象和两个舅舅的自私、贪婪和狠毒。
《童年》这本书,通篇都交织着善与恶、爱与恨的纠结,这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今天,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快乐而幸福的,我们的童年是灿烂而多彩的。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还有父母接送;回到家中母亲都要给我们做香甜可口的饭菜;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服装;与同学和小伙伴发生矛盾时,父母会事先问清情况后,给我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拥有着这些,我们似乎并不知足,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父母挣钱是那样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多天真啊!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才十一岁就到“人间”为生计独闯江湖。读过《童年》之后,我将真心悔过自己曾经的不该。
今后,我将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做一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优秀的少先队员。
最新《童年》读书收获800字篇5
这个学期,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童年》,它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在阿廖沙三岁丧父后,由母亲带到外祖父家,这个家里弥漫着仇恨,而阿廖沙却没有染上仇恨的毒素,反而成长为一个光明的人。这本书反映了俄国社会的诸多问题。
在书中,首先反映的就是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雅科夫舅舅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外祖父不止一次暴打过外祖母,母亲因自己做主结婚而被扣留了嫁妆,这些都是因为当时女性地位偏低,不能反抗男权的欺压。文中写到:“他媳妇儿偏偏软得像块凉粉”,正说明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造成了她们性格上的懦弱。
其次,小说反映了当时巨大的贫富差距。在那时,工厂主以粮票的方式代替薪酬发放给工人,借此盘剥工人的工资,减少他们的应得收入,贫穷之人甚至形成了偷窃的风气。大部分财产掌握在少量的富人手中,而穷人甚至连解决温饱都十分困难。贫富的“两极分化”使得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因此,“解决温饱”成了穷人一生的奢望。
最后,小说也反映了当时民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状况。积极投身于科研的“好事情”,竟成了房客们讨厌的人。当时的学校也以教导《圣经》的内容为主,人们过度信教,死守教条,不接受这世间的真理,多少人都固执地坚信上帝就是一切,而忽视了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正是因为人们不重视科学,才使“好事情”被大家视为“异类”。而民众文化程度的低下也是导致社会一直停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回想一下中国,我们也有过这些状况并存的时代。在封建社会,我们也一样“男尊女卑”,在旧中国,我们也曾经是贫富悬殊,老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在新中国,男女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女性也顶半边天。封建社会常常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北京、上海等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曾经我们因闭关锁国而错过了多次工业革命,而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在我看来,男尊女卑、贫富悬殊、教育落后是阻碍当时俄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们必须追求公平、重视教育、发展科技,才能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最新《童年》读书收获8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