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十八章读后感(2)
我看见主人(圣约翰)的脸上升起了红晕,看见他严肃的目光,已被突如其来的火花所融化,闪烁着难以克制的激情,因此他的脸烧得通红。作为一个男子,他看上去几乎象她作为一个女人那么漂亮。他的胸部一度起伏着,仿佛那颗巨大的心对专横的约束感到厌倦,已经违背意志扩展起来,强劲有力地跳动了一下,希望获得自由。但他把它控制住了,我想就像一位坚定的骑手勒住了腾起的马一样。对她(一位美丽的、善良的他爱也爱他的小姐)那种饱含温情的友好表示,他既没用语言也没通过动作来回答。这是多么不易的牺牲啊!尽管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他把它控制住了”,但在这背后,是放弃爱情的艰辛,是选择孤独的无奈,即使他的理想再伟大,他的心也不是上帝的心啊。心对专横的反抗是多么正常,追求自由的天地是多么无可厚非。然而他将他们勇敢地束缚住了。一颗世俗的心中迸发了高尚的力量,决绝而又伤感。把世俗用意念砍断,即使是溅起的火星也要坚决地熄灭。“一个坚定的骑手勒住了腾起的马”,圣约翰在勒住马的同时,同时放飞了自己的理想。也许这种牺牲在我们今天看来无法理解,然而我无比钦佩圣约翰的这种精神。踏上自己的道路就不回头,别人的劝诫也好,惋惜也罢,都对我没有丝毫的作用。也许他们说的有理吧,也许他们说的可行吧。可是一个人总是属于自己的,圣约翰可能固执,可能偏激。然而,他那高尚的信念却比他那高尚的目标更使我们感到他的伟大。
他还伟大在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目标上,他深入到当时的不毛之地——印度,全神心地投入到传播宗教和救苦救难当中去。其实这件事无须我在这里多讲,因为你只要仔细看看上面那段话中,他所为理想做出的重大牺牲,他为理想而表现出的决绝,就会相信他将排除万难竭尽所能地把自己的生活排进那伟大的理想。是的,他将把生活排进他的理想。因为在我们的牧师的心目中,活着就是为了那个救苦救难、感化同类的理想,为着在上帝面前接受最大的荣耀。一切都是值得的,不,一切本当如此。
圣·约翰没有结婚,现在再也不会了。他自己一直满足于辛勤工作,他的辛勤工作已快结束。他那光辉的太阳急匆匆下沉。……我知道一只陌生的手随之会写信给我,说这位善良而忠实的仆人最后已被召安享受主的欢乐了。为什么要为此而哭泣呢?不会有死的恐惧使圣·约翰的临终时刻暗淡无光。他的头脑十分明晰;他的心灵无所畏惧;他的希望十分可靠;他的信念不可动摇。我非常感谢作者在全书的最后为我们的牧师安排下了这样一段话。是的,再也不会了。他现在也许也无需付出那么大的勇气来摆脱世俗的干扰了。他的理想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给予了他无限的属于他自己也属于许多人的快乐。他平静、真挚、富有力量的宣传教义,他不辞辛劳的不断工作,将营救多少印度人。那种快乐是他付出时想象不到的。他满足于自己的工作,就像太阳满足于将温暖带给他人一样。是的,为什么要为此哭泣呢?他死了,像太阳落山了。尽管我们都知道,他的最终荣耀将落空。然而谁会因此承认他是个失败者呢?也许他死后,当发现真的没有最终荣耀时,他会伤心会悔恨吗?不,不会的。就像太阳,为了升上最高的天空而不断努力,却发现天空无止境时。它不会悔恨,因为它看到了自己所带给人们的温暖。圣约翰也不会,在他发现没有上帝的时候,他——一个坚忍顽强、忠诚勇敢、帮助他人的人就是真正的上帝。上帝统治着那肯定的晴空。
简爱十八章读后感篇5
花了将近有三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用这么长的时间读完一本书。
夏洛蒂的这本《简·爱》出现时引起了轰动,不过,当时她用了一个假名字柯勒·贝尔。大家谁也不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柯勒·贝尔是什么人,连是男是女也不是很难确定下来。最后,谜团终于解开了,这是位个头矮小且相貌不扬的乡下姑娘,他的真名实名字为夏洛蒂·勃朗特。
我很喜欢《简·爱》,因为这本书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追逐自由和勇敢的妇女形象。这本书主要讲了简·爱那曲折的爱情故事。
这本书的思路,对我来说十分新奇,结果永远让人猜不到。尤其是中间那位疯女人的突然出现,令人惊讶不已。原本简·爱与罗切斯特就要结婚了,可梅森出面制止并告知了简·爱真相。简·爱知道了这个疯女人的存在,而她最不能接受的是疯女人为罗切斯特的妻子。
于是她一无所有的出走了。不过,精彩还在后面。其实简·爱还是放心不下她心爱的罗切斯特,最后她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去找罗切斯特。只可惜早已物是人非。疯女人将罗切斯特那美丽的大别墅烧着了,美丽的桑菲尔德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她自己从屋顶上跳下来摔死了。罗切斯特的眼睛完全瞎了,手也断了。简·爱只看到了一片废墟,她伤心极了。找到了罗切斯特后,她心疼不已。令人欣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他们不会再分开了。简·爱说:“我会做你永远的眼睛!”这句话不免让人阵阵心酸。
这本书值得我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让我们回味无穷。
简爱十八章读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