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三十一章读后感600字
推荐文章
高尔基的两位舅舅经常闹分家,他们也像高尔基的外祖父一样暴躁残忍。为争家产而打的头破血流。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童年三十一章读后感600字,方便大家学习。
童年三十一章读后感600字篇1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 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 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 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了过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哭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 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童年三十一章读后感600字篇2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值得自己回忆的美好时光,那就是童年。但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童年却十分悲惨。
《童年》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其实就是作者,里面讲述的故事既充满黑暗,又有一丝光明,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辉。
一直读下去,我进入了作者儿时的世界。作者三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他的外祖父贪婪而残 暴,两个舅舅又十分冷血,为争夺财产害死徒工小茨冈。外祖父不停地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资本主义俄 国的发展断了他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作者可怜的母亲改嫁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祖父残忍地赶出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我一直以为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可读到这儿时,我才知道不是每人都能拥有快乐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寥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黑暗而压抑,而我的爸爸妈妈都很爱我,给我阳光,给我温暖。所以我的童年,充满欢乐。
就当我同情作者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处境终于迎来了缕缕阳光。他的外祖母像天使般把他引向光明。正如文中所写:“在她没来之前,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她出现后马上把我领到光明世界……是她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难的生活。”她给予作者知识与希望,使他学会坚强。
即使这样,作者的童年也让我感伤,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今天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但是,逆境出人才,高尔基的童年磨砺了他。严峻的生活反而使他奋进的脚步更加坚定。最终他成为了一位意志刚强、是非分明的伟大文学家。他的成功是由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的不断奋进。他由始到终都相信自己能跨过生活路上的坎坷。于是,他用智慧除去阴霾,用知识照亮人生。
由衷地敬佩高尔基,我会像他为了理想而不停努力。我相信,迎接我的一定是一个光辉的未来。
童年三十一章读后感600字篇3
我看过许多的书,有:三国演义、简爱、捣蛋鬼日记,九十九个成功育心的故事等等。如果你想听听我和书的故事,就“王母娘娘开蟠桃宴—聚精会神吧!
周末,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想找本书来解解闷。于是,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高尔基的《童年》来看。以往我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翻那本书。可是刚看到几页,就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了,便忍不住多翻了几页。看着看着,我有点同情小时候的高尔基。他才那么小,就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被家里人欺负、被家里人打,想看书的时候,就只能偷偷的在没有人的情况下看,如果看见了,就要被打,唉。如果我生话在那个年代,肯定也会像高尔基那样被大人们虐待,不过幸好我生活在21世纪,哈哈!我暗暗庆幸自己生活在21世纪。看看我们,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而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犯错了,向爸爸妈妈发发嗲,就蒙骗过关了。生活得像个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上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考上北大的大学生,20几岁了,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连日常的事情都不会做,早上吃饭的时候,鸡蛋都是妈妈在剥,记者问他:“你为什么不自己剥鸡蛋呢?”而他却很淡定地说:“我不会剥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