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左右

关键词: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左右,朝花夕拾,读后感
晓欣0 分享 时间: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左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我在假期里读了这本书,体会一下鲁迅那个年代小孩子的童年生活,给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关于鲁迅年少时的小故事。比如《狗猫鼠》、《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共10往篇文章,每篇都讲的栩栩如生。《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其中有三篇是我最喜欢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小时候淘气的鲁迅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的故事。如鲁迅冬天下雪时捉鸟,他先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在下面撒下秕谷捉鸟,描写的之生动,仿佛我正在看着他捉鸟。一直到鲁迅被送到私塾读书,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私塾对孩子们的束缚。

《父亲的病》写出了鲁迅父亲被庸医所害的全过程,写了鲁迅的父亲患病,四处求医、找药引的绝望,与想尽办法为父亲救治的焦急心情和父亲临终前鲁迅心里、思想变化及事后对于父亲的痛处。

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莫过于《狗猫鼠》,这篇有趣的文章中,不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故事。写到了狗为什么会仇猫而引出鲁迅为什么会仇猫,又写到了鲁迅喜欢隐鼠和老鼠的真正克星——蛇,到“我”救了隐鼠,又被猫吃掉的过程。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从小就与小动物结缘——狗、猫、鼠等小动物我都养过,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眼前又浮现出养小动物时的情形,仿佛鲁迅与猫的博斗就是我在与猫博斗,倍感亲切。在我3岁时隔壁阿姨就送了我一只泰国猫,它的样子初看起来象是只小狗,而且机灵、胆小、怕人,一不注意就到处躲藏,常害得我们全家出动去找它,后来由于搬家才忍痛将它送人。仓鼠更不用说,我家现在还养着呢,而且有两个品种,学习之余、闲暇时我就斗斗它们玩,别有一番情趣。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在中国文学界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一个官僚的地主家庭,开始选择学医,后来认识到学医只能医治人们肉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麻木远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可怕。从《朝花夕拾》的文章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鲁迅用平时的话语对旧社会的的厌恶、不满和抨击。

《朝花夕拾》带我们领略了鲁迅的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渡过一个美好的、有意义的童年。

《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值得好好品味的好书,它使我明白了许多,读完这本文学名著后,使我受益非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2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了《朝花夕拾》这一部书。《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作品。我在学校里读了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是一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读了这一部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都应该像鲁迅那样,不要相信迷信佛,要敢于和旧社会,旧思想做抗争,但是,现在的老人还是迷信佛,佛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可能真的存在,或许不是他们本来也不相信,是被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逼着要相信佛,不过,现在的年轻基本不相信佛,或许,那些迷信佛的老人一死去,再也没有人会继续相信佛!

这两个星期我看了鲁迅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虽然读起来不易懂,但是里面的故事很好看,大概的内容还是知道的。

《朝花夕拾》这本书写的是鲁迅小时候的事,充满回忆,鲁迅用温柔的词骂着那个封建的社会,鲁迅的回忆本应该是美好的,就是因为这个社会破坏了那个回忆。而且这本书写法和其他的自传不同,是个人生活编年史。鲁迅青少年时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只选了十个题目,可以看出他严谨认真,不会随便写写,显示出了鲁迅真实的一面。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的名字就很有趣,叫做《狗·猫·鼠》看了题目我本以为这个故事会与猫狗有关,可并不是,只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成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的一丝不苟、公平的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他觉得不公平,就会用自己的语言去侧面嘲讽,并不会直接说出来,也就是说他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耐人寻味,最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很真实,所以他不但是文学家还是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思想与时俱进,不会像那个年代的人思想有些封建。他用回忆诠释了那个时代,对那个时代的意见,他的作品都需要慢慢“品”。

鲁迅的作品让我想到自己的童年,我们的童年和鲁迅不一样。看了这本书我也去回忆我的童年。鲁迅觉得做的不对就会指出,而我有时不会。有次我看到一个同学在抄作业,我看到后,先是站在那,想:要管吗,算了,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省的到时候麻烦。然后就又走开来了。如果是鲁迅肯定不会这样,他肯定会用言语来攻击这个人。

《朝花夕拾》需要慢慢“品”才能读懂它,懂鲁迅!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3

书籍如一座座灯塔,照亮我人生的航道。其中有星星之火,也有华灯璀璨,《朝花夕拾》一开始在我心中,属于前者。

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小学老师推荐的。看了看正文,觉得文字太深奥,还夹带着古文成分,故事又不甚有趣,它在我心中像风吹云烟,浪拍沙滩,无影无踪。直到中学,要求看这本书。借助一些翻译,我才囫囵地读完,不求甚解。里面的故事构思独特,段段有新意,篇篇有真情。这一次,《朝花夕拾》在我的心中树立了一个好的形象。它在人生的航道上从一片黑暗,变为一盏朴素而小巧的明灯。

在课余时间,我又精细地品读一番。这一次,我心中百感交集,对其中几篇记忆特别深刻。不仅是内容有趣,而且传达了人生的真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少年儿童的《五猖会》。文章讲述了鲁迅小时候“几年一度,六十里方圆的五猖会”。三道明瓦的大船、点心、东关、风景、五猖会……而期待中的旅程竟没什么记忆。因为大量的精力都投在了背书上。本应该是父爱如山的父亲,却是一个有着封建思想的人。

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孩子玩少一点,多点学习。父亲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扼杀了孩子的活泼好动的天性。

在今天我们好动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发展,可以信马由缰,一个个生活在蜜罐里。不用像鲁迅那个时候,省吃俭用几年才能出去玩一次。相比之下,我们幸福极了。为什么不珍惜这些优势呢?

219292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