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读后心得9篇(2)
比如说,苍蝇,都让人厌恶,但它们也有好的一面。苍蝇可以分解大便,可以使它分解成肥料。如果没有了苍蝇,全世界就会臭死了。苍蝇可以说是最光荣的“清洁工”了。前苏联在空间站用一种家蝇来分解自己的大便,使大便有处理,还有许多有用的资源。
这件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自然的规律,生态平衡,才能做好事。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心得篇7
读了《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我感触很深:原来同一个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坏的一面,也应该学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
鹿和狼的故事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叶美凯巴伯森林,总统为了保护鹿,所以猎杀了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狼,导致鹿大量繁育,造成生态灾难。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在澳大利亚草原,既无天敌,繁殖能力又特别强的野兔泛滥成灾,把牧草吃了个精光,饥肠辘辘的牛羊等家畜只得“望兔兴叹”。后来,在动物学家的建议下,澳大利亚从异国“请”来了一批恶狼。很快,奄奄一息的大草原因野兔锐减而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这两个事例都证明了狼也有重用的时候。我们无权决定任何物种的命运,每一个个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我们不能认为狼是凶恶的,就要消灭;鹿是善良的,就要受到保护。一旦这个生态平衡被破坏,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让动物们不加节制地繁殖,哪一天,地球将成为动物的天下。就像人一样,有好人,就有坏人;如果光有好人,也是不行的。没有了坏人,好人就不能帮助坏人改邪归正,好人也就没有了意义。
我们应该遵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不要根据自己的片面认识来断定事物的善恶丑美,否则就会带来一系列危害。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心得篇8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做《狼与鹿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20世纪初,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里,有四千多头鹿,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鹿,下令猎杀鹿的天敌,结果到了最后,反而使鹿群少了,健康状况也下去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必须遵守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的这种相互关系。
本文的最后一句就是本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主要就是想告诉我们,我们要遵守自然界的种种规律,不要去随便破坏。就比如说这篇文章,罗斯福总统虽然说是保护了鹿群,其实他是从无形中去伤害了鹿群,因为,狼去捕杀鹿,狼吃掉的只不过是一些体弱多病的老鹿,让那些身强力壮的,年轻的鹿速度更快,更健康。所以。一旦鹿的天敌减少了,那些“病鹿”就会把自己的疾病传播给更多的鹿,这些鹿还会吃掉大片的植物,会使大地露出许多枯黄。
像这种“狼与鹿的故事”还有很多,在我们生活中也有。比如说一个人下棋的技艺高超,其他人都比不过他。他就是从棋艺高超的.水平变成一个棋艺很差的人。这就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在生活中,不可能会当永远的第一,因为在没有对手,没有敌人的情况下,自己的水平只会越来越低,不可能会越来越高的。其实,你要想让自己永保第一的诀窍很简单,就是去找对手,去不断的发现对手。因为你只有不断的拼搏,在不断的失败中向上看,向前走,你就会成功,就能保证自己在你那一领域的地位,而如果你正好相反,是从不断的胜利中向下看,向后退,那样的话,你还是不可能变成永远的第一。所以说不管是在哪里,什么情况下,都要向上看,向前进,才会变成为第一,成为永远的第一。不光是在生物界,在学习上也一样,你只有遵守这种相互的关系,才会更好,更好的发展。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心得篇9
自从我读了狼与鹿的故事之后,我感到十分的吃惊,因为我从小就对狼产生一种恐惧感,鹿是好的,是温顺的。在动画片里,狼永远是十恶不赦大坏人,我恨不得个个诛之,而鹿永远是好人,所以要人人都得保护。但是当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惊呆了。这完全就颠覆了我小时候的那种感念。
原本我看了上半截,看到狼全被消灭了,鹿得到了保护,我十分的高兴,我天真的以为,以后的森林将到处都是美丽的鹿,在森林里奔跑跳跃,森林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但是当我一口气看完了下半截之后,我傻眼了!虽然从此之后鹿没有了天敌,很快就繁殖到了十万只,真正成为了满森林都是鹿。但是好景不长,当鹿群达到了鼎盛时期,就在短短的两年后,鹿群吃光了森林中一切可以吃的东西。绿色一天天的减少,露出了大块大块的枯黄的土地。
灾难很快就到了鹿群身上,大批大批的鹿,都因为缺乏食物而导致而死亡。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很快森林中又疾病流行,使得因缺乏食物而导致抵抗力下降的鹿无疑雪上加霜。到了1942年,整个森林里就只剩下不到八千只鹿在苟延残喘。
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些被杀害的狼,我可以这么说,如果它们会说话,那它们会在临死之前说:“人类,你们杀了我们,到了有一天,你们一定会后悔了!”
大自然是聪明的,一个物种出现了就一定有它出现的道理,俗话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大自然也是这样。跟得上进化的步伐的物种就会昌盛,跟不上的就会随之而灭绝。
《鹿和狼的故事》读后心得相关文章:
★ 星星读书笔记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