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800字(2)
寒假中,我阅读了一本书——《三国演义》。读过书后,我对书中的人物,刘关张、曹操、孙权、吕布等身上发生的事情进行了思考,并得出了一个道理:德才兼备方为圣。
书中的吕布,武艺天下第一,关羽虽然很厉害,但比不过吕布。然而后世的人们却把关羽封“武圣”,而不是吕布。这是为什么呢?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因为吕布有才无德。他虽然武艺天下第一,但德行不够,先后拜了丁原、董卓两个人为义父,却这两个人都死于吕布之手。其中董卓虽然凶狠残暴,确有取死之道,但吕布并非为了公道大义而杀的,是为了美女而杀董卓。丁原书中没有提到有什么恶行,反而是个忠于汉朝的大官。吕布因为接受了董卓的财宝良驹,杀了丁原,令人不齿。吕布虽然有陈宫当军师,却刚愎自用。他落难时,刘备收留了他,他却趁机夺取了徐州。吕布做人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人们都厌恶他、害怕他。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身死白门楼的下场。
而反观关羽,武艺高强,义气当先。他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的二哥。这一拜,他终身追随大哥,这一拜他任劳任怨,这一拜直到兵败麦城他都虽死无憾。他温酒斩华雄,他勇斗吕布身不败,他诛颜良、杀文丑,他武艺高强,是闻名于世的勇将。当刘备兵败,曹操欣赏他,千方百计要收服他时,因为坚信刘备还活着,为了以后和刘备重聚,为了照顾刘备的家小。他约法三章后,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三日一宴,赏赐金银财宝、美女宝马。关羽却代替刘备照顾嫂子,让曹操送来的美女服侍嫂子。自身坚守礼仪,不入嫂子所居房屋。当离开曹操时,金银财宝分文不取,美女仆人全部留下,只带了从前在刘备军中就一直跟着他的随从,过五关、斩六将,只为追寻结拜大哥-刘备。当很好地诠释了做人的“义”和“礼”。所以后世人们封他当“武圣”。
由此可见,有“武”无“义”,虽能不“圣”。“武”、“义”兼备,纵然不是武艺天下第一,也能当“武圣”,百世流芳。
#750430三国演义第65回读后感800字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此刻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日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之后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能够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应当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书感想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读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