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读后感500字(2)

关键词: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读后感500字,西游记,二十五回
婕音0 分享 时间:

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片段是第27回“三打白骨精”。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路过一座荒凉的野山时,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三次分别变成村姑.老婆婆.老丈人来蒙骗唐僧。唐僧分不清是人是妖,不分青红皂白,反而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还把孙悟空赶走。但当唐僧遇到危险时,他的师弟告诉他时,孙悟空不计前嫌,勇敢地战胜妖魔,救出唐僧的故事。

从故事里,我不仅体会到孙悟空的宽容,还感觉到孙悟空是一个忠心耿耿,懂得感恩的人,不然的话,它怎么会在师傅遇到危险时,不计前嫌,勇敢地战胜妖魔,救出自己的师傅呢?孙悟空这种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懂得感恩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说完了孙悟空,想想现在的我,别说不斤斤计较,连感恩都不知道是什么。自从我上小学以来,每次放学回到家,妈妈都做了许多可口的饭菜等着我,生怕饿着我,而我动不动,就“鸡蛋里挑骨头”,说这说那,埋怨妈妈做的饭菜不好吃,一点都不体谅妈妈的辛劳。而我每次做作业,妈妈也总是陪伴在我身边,除了让我独立思考外,真的遇到难题,妈妈还会耐心启发我,教导我,直到我弄懂为止。我做错事时,妈妈还会语重心长地教我如何做人,如何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做一个宽容、善良 、敢于认错的人。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妈妈都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我却还很少感恩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认为那是理所当然,想想真是惭愧。

读了《西游记》后,我学会了要多一份感恩,要多一份关怀,少一份埋怨,少一份不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怀着一颗诚挚的感恩之心,好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吧!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读后感500字篇5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爱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程九九八十一难的事。

钟头间,我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开玩笑的说我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听了这,我万分的兴奋。因为孙悟空也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神通广大,会火眼金睛,把握着七十二变化之术,法力无边,在我的心目中也是1个非凡厉害的人。我们似乎也是孙悟空的化身。刚一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我们对一切都布满了好奇。孙悟空在花果山上自由安闲、无忧无虑的日常、玩耍时在还没学习的时间的童年,天天都在开开心心 的 玩 耍 ,即 使 犯了错误,也没有人来吵我,只是让我下次小心也是了。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像我们跑到大人面前,让大人陪我们玩,扰的大群众没法上班了。于是大群众要哄着我,便封了我1个“弼马温”。但是,“弼马温”并没有满足我的心愿,于是,大群众又封了我1个“齐天大圣”来哄我,但是还没哄住。最后,如来佛祖呈现了,用他的大手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这时,我们就像1个顽皮的小孩,不听父亲的话,最后,父亲只能亲自出马了,制服了他顽皮的小孩。又经过漫长的五百年后,观音菩萨又给了孙悟空1个机会,让孙悟空爱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最后,他们坚持不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因此我们要有不怕困难和坚持到底的决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也也是“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读后感500字篇6

读完《西游记》,我感到唐僧是一个柔弱,是非不分而又坚守信念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下几点:

唐僧是如此柔弱,每当他被妖怪抓去时,她第一个想起的是徒弟会来救我的,他从来不会自己逃走,任凭妖怪摆弄,就是在要被妖怪吃的时候也毫无反抗之心,总是爱哭。即使孙悟空要将他救出时他总是因为体力不支,又再次被抓,真令人头疼!

说他是一个是非不分的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例如说白骨精变做良家少女,尽管孙悟空在打完妖怪之后极力辩解也无法使这个摸不着头脑的唐僧改观,再说悟空在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下打死白骨精,猪八戒一煽风点火,唐僧立刻端正自己的观点对孙悟空念起了紧箍咒,这得多强的人才能经受如此的一个师父。

不过虽说唐僧是一个柔弱又是非不分的人但他却有一个坚定信念的人,他他就是一心想着去西天取经,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是百折不挠的,也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阻挡的。就说女儿国里的国王吧,那国王想用美色让唐僧与她成婚,但唐僧无论如何也不顺从,对那国王不理不踩的,只管一个劲儿地埋头念佛,借此来铲除心灵杂念,后来被妖怪掠到洞府去,他百般不从,一直后退,不像猪八戒那般垂涎于美色,无法自拔。他扮演了一个永远坚定信念的角色。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有国王说给他半壁江山的,他也不要,有国王说要给他金钱的,他也不要。这一点很是令我钦佩。

总而言之,唐僧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头疼柔弱是非不分,坚定佛心的人,让我既钦佩又有些讨厌。

231964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