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心得和读后感(2)

关键词: 城南旧事心得和读后感,城南旧事,心得
婕音0 分享 时间:

当我合上《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我深深体会到了英子童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每一种感觉我都不会忘记。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即将告别我快乐无忧的童年,也即将离开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是一种这样的心情?俗话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人生路上必定有许许多多的悲伤、快乐、离别、相逢……每个人都会离开学校,离开父母,离开朋友,甚至离开世界。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英子的童年十分精彩、戏剧化。她把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刻在心里,通过那枝慧笔深深地留到我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位读者知道她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的真实、纯朴,那样的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我不禁自问:那我是不是也该在即将离别母校跟小学同学分别前做些什么呢?对!要珍惜!珍惜!!珍惜和同学们相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学校里,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幸福地欣赏着同学们的每一个喜怒哀乐;回到家里,我自编了一首小诗,来怀念六年来的小学生活。有个同学建立了班级qq群,这样,大家在群里就可以互相聊天,就像天天在一起。也许若干年后,缘分让我们在街上擦肩而过;也许永远也不会再见,那么就更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了。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城南旧事心得和读后感篇4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伤痛离别是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件事,撕心裂肺的痛楚往往让人迷失自我,过了许多年想起来还是伤心。记得一首词:“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们也曾经像英子一样唱那首忧郁的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们一直都在离别,和我们的朋友,家人,旧时光里的自己,在哀叹离伤的同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悄悄的长大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城南旧事,那飘逸在童年角落让人回味无穷的点点滴滴,或喜或悲。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城南旧事心得和读后感篇5

《城南旧事》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这一篇文章写了小女孩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会馆前的“疯”女人,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草之中的小偷儿,敢于冲破旧家庭的藩篱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的孩子来做奶奶的宋妈。小说用清新明丽的语言风格,稚嫩真诚的表达方式,描写英子面对大人世界里“疯子”与“正常人”、“好人”与“坏人”等一系列人生难题的困惑,写英子的眼睛观察到的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我觉得在这五个故事中,《惠安馆 》所占篇幅最重。与“疯”女人秀贞和小伙伴妞儿的交往给英子带来了摆脱大人掌控的生活快乐。

《 城南旧事》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城南旧事》像一幅京味风俗画,火炕、鸡毛掸子、桂花油、骆驼、洋车、煤油灯、闹鬼的房子、做小买卖的吆喝声、以物换物的购买方式、公用的水井、南腔北调的语言、 虎坊桥的灯会、城南游艺场的喧闹、甚至包括妈妈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宋妈重男轻女等等。《城南旧事》像一幅时代的微缩风云图。小说写的虽然是市井百姓的悲喜剧,但是却无处不折射着时代风云。《城南旧事》还像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有清脆的语感,有细致的描摹,有生动的比喻,有精巧的结构,还有贴合人物身份的各种语言。《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对早已走远的童年一种美好的怀念。

简评:虽然篇幅不长,但写出了对小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233437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