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故事读后感

关键词: 安妮日记故事读后感,安妮日记,故事
婕音0 分享 时间:

安妮的日记里虽然都写了当时的社会黑暗,但在文字中还是能发现她也是十分细心地观察,体会生活的美好。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安妮日记故事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安妮日记故事读后感篇1

1942年—1944年,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也诞生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记》。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连用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她写到:“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还是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她距自己16岁生日只差3个月。

在看《安妮日记》的时我常想,安妮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是的,是她心中带着不可泯灭的希望!我又想起了她写地那句话:“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我相信,她有这种勇气。就因为安妮明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安妮日记故事读后感篇2

战争,是一个令人发指的名词,每一场战争,战场上的黄土下就会掩埋无数的之灵,那死神的滞留之地。因为它,带给人类的将是国破家亡的悲剧。

在德国法兰克福市曾有一个犹太少女,叫安妮·弗兰克,她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纳粹兴起之后,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只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淡忘。从此,她就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

安妮把所有发生地事情都记叙在她的日记本理,这本日记是安妮13岁生日时,她受到的其中一个生日礼物。

从此安妮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得少女的心声,并且她为自己的日记取了一个名字“吉蒂”。

在日记中,她写道:“每天晚上几百架飞机从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把炸弹丢在德国的土地上,在俄国和非洲,每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丧命……”大片乌云像一堵墙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乐”……

安妮在日记中如是的记录了两年间的隐私、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的深入思考。

两年后,安妮及密室中的所有人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她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她的生命还是那么的年轻,朝气蓬勃,她希望用自己的善良热情,拥抱世界,而战争却给她带来的是苦难与死亡。

安妮在日记中说过“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这就是《安妮日记》。是的,“我们不要战争”这不仅是安娜的心愿,也是全球每一位孩子稚嫩的一声呼唤。

安妮日记故事读后感篇3

“我希望我死后仍然继续活着,这就是为什么我感谢上帝赐予我这一天赋,我可以利用它表达我内心的感受。”这正是安妮弗兰克在日记中写下的希望与天赋之“感谢”独白。

在那最暗无天日的近现代历史中,法西斯用枪炮轰炸着大地,纳粹的极权统治,盖世太保的残酷迫害,使犹太民族遭受到民族的洗劫,弗兰克一家与另外四人,不得不隐匿在幽暗而危机四伏的密室之中忍受痛苦。安妮弗兰克有幸得到了一个日记本,把它当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记录着自己深藏密室的见闻与心路历程。正是这珍贵的日记本,记载着她少女独白,帮她发出尊严的强音。

安妮有着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从八人躲入密室,幽闭的环境使众人关系变得扭曲,矛盾滋生。她开始观察周围的人,事,大家的言谈,这是我所做不到的察言观色。她不仅在观察,还在思考,渐渐形成自己的哲学观。

23428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