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心得读后感(2)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苦闷和寂寞也一样,而这一心情投射在《呼兰河传》的暗影中,见之于全书的情调,也见之于思想部分,这是令人惋惜的。
呼兰河传心得读后感篇4
《呼兰河传》,文题简简单单,只不过是地名加个“传”字,说明是发生在呼兰河的事。如此简单的题目,却饱含萧红对家乡深深的怀念,那儿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书第三章主要写了童年的欢乐与无限的回忆,而第四章讲述了家里院子的荒凉。此时的一切在萧红的眼中都无比的凄惨、落寞。正应了《呼兰河传》结尾那句“以上我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童年的家乡不一定是温馨、和谐、欢乐的,但一定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让人怀恋,给人启迪的。这些便是促使萧红有感而发写下《呼兰河传》的主要因素!
而文中简练、明了的文字,却给予了读者发自内心的感触,仿佛亲眼所见。这样白描的方法,给人真实的感受,而不同于那些写得令人一知半解让读者觉得深奥却枯燥乏味的手法!
本书第五章开始讲述萧红记忆中的一些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有二伯“他戏弄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沉静,两个脚走路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咚咚地响,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还有那可怜、穷苦的冯歪嘴子,自打他成家搬了房之后,把一个好端端的王大姐给糟蹋了。一个个探员围在他家门口看热闹,看见绳子就说他要上吊;看见菜刀就说他要自刎。但也正是经了这么一折腾,把呼兰河的热闹气氛和人间烟火味又加深了几分!
这章最后以冯歪嘴的二儿子的笑话直接插入收尾,显得很文章连贯。萧红用她那诗化的语言结尾,显得无比凄凉,正应了矛盾评论中的那句“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给读者启迪、想象,去自己感受在那院中曾经的景象,曾经的故事!
呼兰河传心得读后感篇5
看完《呼兰河传》,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呼兰河传》先描绘了呼兰河人麻木单调的生活以及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接着叙述了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冯歪嘴子了!
冯歪嘴子是个憨厚朴实、勤劳乐观的人。冯歪嘴子靠卖黏糕生活,“我们”一家都爱吃黏糕。有一次,“我”去买黏糕时,因粗心买错了,回去换时,无意间发现冯歪嘴子和王大姐成家了!还生了一小孩。于是谣言四起,人们议论纷纷,说冯歪嘴子“猫三狗四”。当王大姐再度怀孕,把孩子生下那天,王大姐去世了!人们认为冯歪嘴子死定了,但冯歪嘴子却用他的乐观,快乐地生活着。
看完冯歪嘴子的故事,我感慨万分。
冯歪嘴子没有因妻子的死而绝望,也没有因人们的奚落谩骂而退缩,而是乐观平静、坚强执著地同儿子们生活着。多么勇敢、多么乐观、多么快活的冯歪嘴子!虽然冯歪嘴子地位低下,生活艰难,但有哪个财主比他强?虽然冯歪嘴子屡屡遭人们的白眼和闲言碎语,但有哪个人敢像冯歪嘴子一样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樊篱?人们嘲笑冯歪嘴子,是封建思想的虚伪落后;人们谩骂冯歪嘴子,一心想他完蛋,是人性的麻木无情!
当看到“那孩子在别人的眼里看来,并没有大,似乎一天比一天小似的。因为越瘦那孩子的眼睛就越大,只见眼睛大,不见身子大,
看起来好像那孩子始终也没有大似的”时,我心里一阵辛酸。冯歪嘴子贫苦不堪,连一顿饭也吃不饱,导致儿子日渐形销骨瘦。但冯歪嘴子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艰难地生存着,不管未来怎样。我看到了冯歪嘴子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对生的坚强。冯歪嘴子的顽强打动了我,我从心底里敬仰他,敬仰他的精神!我应该向冯歪嘴子学习,学习他的乐观、顽强、生生不息!
读了《呼兰河传》,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我的心头。这本书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爱与恨。虽然我不知道冯歪嘴子的结局,但冯歪嘴子一定很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