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后感700字
《论语》的篇名通常取开篇前两个字作为篇名;若开篇前两个字是“子曰”,则跳过取句中的前两个字;若开篇三个字是一个词,则取前三个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的读后感700字,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论语的读后感700字1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2 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这本书流传至今,历经了2000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历经两千多年的书,想必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吧,要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开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了。
我看见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短处,反之,每个人也都有长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进一步。
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级时,我们班里有几个人写的字蛮漂亮的,我十分羡慕,就有时候会去练练字,但是没过两个月就渐渐淡忘了,后来索性就不练了。
直到六年级下册时,我才又下定决心练字了,因为虽然不算特别难看,可是有时候考试时会因为写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开始把字形矫正过来,可是写那些字的时候特别费力,常常写了一会儿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别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励自己,渐渐地,渐渐地,我写的时候就越来越顺手了。
论语的读后感700字2
这个学期,我们背了一本国学经典名叫:论语。俗话说,背一本论语,管理天下都用不完。当然,我虽然只背了半本,但却让我受益深浅。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或点到为止;正是孔子的这些教诲之言,培养出了多少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才子。我对《论语》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诲之言。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是孔子老人家对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成“颜回大智若愚。”颜回看起来很笨,可其实他是一个贤明好学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给印象很深的是这一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中情谊,而小人看重利益。人不能总是看中利益,友情比利益更加重要,利益只为了自己,而
友情却可以和大家分享。
当然,这一句的道理也很深: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话时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要用自己的言语误伤了别人, 行动快捷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然而,还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做自省,反省自己,不让自己也犯同样的错误。
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意思是 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个人私利来行事,就会造成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所以做事之前也要为别人找想。
这就是在我背论语当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则。
学习《论语》真的给了我很多感受,给了我最端正的思想,给了我最好的教诲,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学习《论语》给我的感受真是太多太多了,我爱学学《论语》!
论语的读后感700字3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论语》如同沙漠中的绿洲一样,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内心平和,在炎炎夏日中收获一丝清凉。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性格,让我们能更加平和地对待工作中的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公司总部机关人力资源部实习的这段时间让我感触良多。首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公司快速紧张的工作节奏。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同事,都在为“振兴华北”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同事们虽然劳累但是充满了信心,这信心是对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其次,让我深感震撼的是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每天坚持学习。局副总经理、华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文彬曾在加强总部机关作风建设会议上指出:勤于学习,学无止境。程文彬在强调对标学习和开放性学习的同时,强调“系统内、部门内要互相学习,年轻人向老同志学,老同志互相学,学习的氛围一定要建立起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公司众多优秀的同事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对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告诉大家要想办好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公司组织的“书香大讲堂”、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学习活动,虽然和大家目前的岗位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短期收益”不明显,但日积月累,就会获得“长期收益”。
《论语》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读好这本书,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句话。在日常工作、学习中,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做一个会思考问题的员工,做一个有悟性的员工。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快速成长和进步。
于丹老师讲到:“《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尽管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但只要我们坚持阅读经典,并且在生活中不断践行“忠恕之道”,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最基本的做人做事准则,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热情为大家提供帮助,提升自我,尊重他人,那么不管外界的变化多么复杂,我们都能收获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论语》最让人感动的是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孔子是一个讲求孝道的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如果问大家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纪,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脱口而出,父母总在不知不觉间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太忙,从来都不是理由,别找借口,也别留遗憾,放下手头的事情,给爸妈发个短信、拨个电话,聊聊家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