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黎圣母院第五章读后感600字(2)
推荐文章
小说讲述的是15世纪的法国,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描写,越是描写出社会的黑暗,就越是显现出平凡人民的高贵品质,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与哲理,足够读者去细细体会。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待人要真实守信,要追求真善美。就如小说里的卡西莫多,即使线条残疾,面目丑陋,他却从未放弃对正义与爱的追求,怀着感恩的心积极地生活着,为了救出爱斯梅拉达,他付出一切从未后退。这故事多少年来都让读者叹息,也让读者充满了力量。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酸甜苦辣等各种滋味,小说里应有尽有,似乎是你闭上眼睛就能触摸到的身边真实事情。《巴黎圣母院》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绝对是名不虚传!
读巴黎圣母院第五章读后感600字篇4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的,催人泪下的小说,具有强烈反封建教会的精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了路易十一的残忍,他统治的王国,实际上是个人间地狱,那里到处都充满了_笑和被压迫者的哀号声,其中,爱斯梅拉达就是一个无辜者,同时,在副教主克洛德身上,我们又看到了教会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摧残与蹂躏。
文中的卡西莫多是一个代表千万无辜者的形象,他是一个值得被深表同情与歌颂的低贱者,卡西莫多虽然外表长相丑陋,但他却有着被束缚的美好心灵与善良品德。在遇到爱斯梅拉达之前,卡西莫多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他不是麻木的过着艰苦的日子就是以恶报恶,以冷淡的心和面目去看待世界,但见到爱斯梅拉达之后,他内心的美好又被激发出来了,于是他的本身与内心就可以放出奇异的色彩,和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在受到酷刑折磨的卡西莫多饮下了爱斯梅拉达送的一口清泉,就打开了他内心的窗户,激起了他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与勇气。
卡西莫多美好心灵的复苏,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封建教会的力量,作者对奇迹王朝乞丐们的见义勇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精神进行了歌颂与赞扬。而文中与丑陋的卡西莫多形成对比的爱斯梅拉达则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心地善良并且貌美如仙的女子。作者塑造一个如此完美的人物形象就是为了呼吁人们心中善良人性的本质,提倡人们追求美好人性。同时也用一个完美的让人觉得不现实的人物,说出了作者内心的渴望。
所以,在现实生活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了别人的存在,即使是渺小的。但往往是那些其貌不扬的甚至是地位低下的人才会给我们一种透彻心底的震撼。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我们自己亲身遭到别人嘲讽与轻视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怨怒和埋怨,我们只需要淡然冷静的看待那些浅俗的眼光,因为最终你会发现事实将会证明一切而你最终也会知道你的追求与向往是与众不同的。
读巴黎圣母院第五章读后感600字篇5
读完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世界名著,文中的丑与美,善与恶,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十九世纪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代表作,发表于1831年,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并透过这种描写深刻地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现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扣人心弦,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组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的中世纪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了。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其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遭到无情的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顶纯洁美丽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如同守护着珍宝一般守护着爱丝梅拉达,试图使他远离一切伤害。但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致使强悍的卡西莫多,也只有选择殉情这一悲剧。这两个主人公存在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反差也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
想想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的命运,美丽的心灵……我就感到无地自容,想想自己平时总是以貌取人,就更加难过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大家总是瞧不起外貌丑陋,衣着寒酸,天生残疾……的人,一味只知道去追求“外表美”,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心灵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