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7篇(2)
我国的大画家齐白石,他的画之所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练画是分不开的。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如: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居里夫人……他们都是如此,可见与其不做,还不如认真地做好啊!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才的条件总比别人好,虽然他们也想到过事业,但往往缺乏认真做的行为而功亏一篑。反道有些人虽然条件差一点,却能够持之以恒的去作,终于在逆境中发奋成材。我觉得像他们这种人,长大才有出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大力提倡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从我做器,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4
暑假里,我读了《名人传之米开朗琪罗传》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米开朗琪罗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了绘画学校学画画。 14岁那年,米开朗琪罗开始厌烦画画了,他觉得雕塑是更有气势的艺术,就转入了雕塑学校。成年后,米开朗琪罗完成了很多著名的作品,如1498年的《半人马之战》《哀悼基督》和1510年的`《大卫》等。
1508年,米开朗琪罗受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委托创作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四年后,天顶画终于完成了,这就是著名的《创世纪》,也是米开朗琪罗的巅峰画作。 1564年2月18日下午5时日落时分,这位杰出的雕塑家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米开朗琪罗让我知道了:人只有具备顽强的信念,艺术之花才会更加绚烂、夺目。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5
此时,我觉得手中的笔十分沉重,就像钢笔里有一罐铅,这是怎么回事?
以前我总以为名人在家里很幸福,受过良好的教育。可米开朗琪罗就不一样了!母亲早逝,父亲十分暴躁,对一个孩子来说多可悲呀。
米开朗琪罗进入学校一心一意练素描,父亲叔叔都看不起他,经常打他。后来哥哥又加入多明派,这使米开朗琪罗十分害怕。
长大后他成名了雕塑了许多作品。他为尤利乌斯二世造陵墓,他为这骄傲的构思而激动。可尤里乌斯二世又让他重建圣彼得大寺,米开朗琪罗被累倒了,他整天工作只能睡几个小时,几乎不吃不喝,这样工作直到去世。
他一生有许多敌人,也有许多朋友,这些朋友很关心他。工作使他忘记一切,使他重病使他绝望使他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去世,他太累了。
但他对艺术的追求是不变的,这使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我不知道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但我明白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理想,要向米开朗琪罗那样执着就会没什么做不到的。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6
在书中,咱们看到的是一个活的性命,一个真实的米开朗琪罗。
他夷易,但又超凡脱俗。他无以伦比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他寻求艺术真善美之体现力的执着与忠诚更是动人。米开朗琪罗是无愧于谁人期间,无愧于巨人的称呼的。
他狂野,他不羁,他高尚。他欣赏本身,赞赏本身,他不允许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以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好劳作过分,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愿把本身的生存摆设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少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性命。
米开朗基罗生于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歇息于一五64年仲春十八日下战书五时。享年90岁。他的生命就在不断的艺术激动与创造中度过。
无数的失败,无数的乐成,他走完了自已满盈崎岖的生命。终极他用自已的精力和性命为人类留下了无穷名贵的财产。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篇7
我不曾亲眼看见过米开朗琪罗的作品,这很遗憾。但我见过拍摄的照片,我已经很满足了!
我细细品味斟酌照片中的细节,是那么无暇。那么纯洁,让观赏者不由地称赞作者。这种感觉是我对米开朗琪罗产生了好感,并对其留下了艺术思想唯美的印象。
读过了罗蔓。罗兰写的《米开朗琪罗传》之后,我对米开朗琪罗又有了别样的认识。
他,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悲剧人物。他虽然思想唯美,艺术创造无与伦比,对于艺术有主见,有独到的想法而且对于美好的爱情也是虔诚的,但他却在生活上十分软弱无能,是个生活的弱者。当危难来临的时候,他通常是以逃避,烦躁,甚至绝望来解决,从来没有一丝乐观的精神支撑。
我赞叹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上的造诣,但我却不得不说他在生活中,尤其是面对危难时的表现太懦弱,太胆怯了。
总之,“人无完人”。我要学习米开朗琪罗在艺术追求上的尽善尽美,同时也要懂得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