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文章读后感(2)
陈情表文章读后感4
追求者,不思名则其为利。得欲之所有,念之全部。
大概是人的心性吧!每个人都想要拥有,仿佛不是自己的就无处容身,拼命而思得其之。
于是,人开始醉了,恨了,到最后也疯了……欲望横生,彻底击垮了他们那颗执着追求的心。变了,变得麻木,变得阴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达其求不论其失,却不曾想追到手了,脚下却是深渊。
还有一种人,追求乐在其中,乐享其成。既不患得患失,也不求过分拥有,能力达到就够了,成就有了就好了。能得到就满足了,得不到也满足,欢乐与追求同在。
有时不禁地想:人有了所欲是不是件好事?端正追求态度,它能成为追求道路上不解的动力。反之,它能使一个人不停地堕落,让一个人变得黑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成一把伤人害己的利剑。欲望啊,该怎么说你呢?
有一次梦见,我和“自己”下赌注,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两个要自相残杀呢?梦中,我遇急事,焦躁不安,愁怅满容。而他虽一脸凝重,却从容淡定,安然闲适,仿佛与他无关。下一盘棋,我胜了便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输了便灰头土脸,气急败坏。看他,输了,坦然淡定,笑呵呵的;胜了,怡然闲适,笑呵呵的。于是,我们不停地赌注,我输了,输的我一无所有。没了自信,没了理想,没了追求,没了所有……他胜了,却还是无所感慨……
那一刻,我醒了,我从睡梦中坐起,深深回味着那一幕幕。
陪自己下一场赌注,没有输赢。
像是经历了一辈子那么长,漫漫长夜,无眠安睡,与他相比,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不济。为啥命运如此多舛哪!没有结果,只有自己想,自己明了。
拼一次,一辈子的时间或许都不够,争求一次,一生的经历大概也不行。欲望啊欲望,你给了我渴望,却要让我付出万般代价,何求?李密陈情表读后感得之安然,失之坦然,得之必然,成长必当然。然后,做好自己。陪自己下一场赌注,只有赢,永远都不会输。
陈情表文章读后感5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但要以其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应该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人的私事。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但实际上,两篇文章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所以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为相似。不同的是: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于是上书给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后来,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收回了成命,最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情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朝旧臣。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古传诵的《陈情表》。最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文章感动了皇帝,从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可能会被斩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陈情表文章读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