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三十一章读后感500字(2)
推荐文章
我敬佩的也正是诸葛亮的智慧。文中,他和刘备在茅屋里交谈时,刘备惊奇的发现:诸葛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仿佛天地间,他无所不知,便被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我看到这时,也不由自主地感叹道:“诸葛亮真是百年不遇的奇才,平时,我自已有一点好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和诸葛亮比起,真是惭愧、惭愧!”看,我是不是也有了那么一点古代书生的风味!
诸葛亮最喜欢用火,也喜欢用激将法。我记得诸葛亮激周瑜时,有过这样一个可笑的事情。周瑜劝孙权投降曹操,诸葛亮说:“曹操当年曾经说过,他有两大愿望,第一愿望就是统一天下;第二愿望是晚年要和江东美女大乔、小乔一起享受人生之乐。”周瑜一听,大怒:“大乔乃孙策将军的夫人,小乔则是我的妻子,曹操不是欺人太甚吗?”诸葛亮装出惊慌的样子:“对不起,我不知小乔乃周将军夫人,真是罪该万死!”“我要杀了曹操这个老奸贼!谢谢你,诸葛先生!”“我很愿意为周将军出力!”哈哈,是不是很有意思?尽管这只是一个骗局。我想:曹操的第二愿望应该与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一定的关系。
诸葛亮,诸葛孔明先生,虽然你不会武,但你的聪慧与才智深深吸引隐,我十分敬佩你,你是我心目中的三国英雄! 简评: 小作者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研究,并且爱思考,有主见,能清楚认识一个人物并且旁征博引地论证,值得学习。
读三国演义三十一章读后感500字篇5
这个假期,我又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因为我太喜欢看了!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历史性的长篇小说。作者是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他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时期吴、蜀、魏三国之间的斗争和兴亡的一系列故事。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欢的几个故事:过五关,斩六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华容道、三顾茅庐、桃园结义……
书中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它描写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胸怀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刘备为“复兴汉室,复兴天下”而战、关羽“威风凛凛,智勇双全”、赵云“赤胆忠心,骁勇善战”……但我最喜欢的两个英雄是诸葛亮和赵云。
诸葛亮是一个忠臣,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非常善于用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和“空城计”……赵云对刘备也十分忠心,骁勇善战,在“单骑救阿斗”中,赵云自己一个人杀了魏国好几个猛将,为自己和小阿斗开出了一条血路,最后他们都回到刘备身边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还要刻苦学习,立志做一个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
读三国演义三十一章读后感500字篇6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很多的英雄人物,有深谋远虑的孙权,有心胸广阔的刘备,也有忠厚老实的鲁肃,还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都是一些大人物。其中我最敬佩和最喜欢的是诸葛亮和赵云。关于他们的故事,我读得最多了。也很清楚,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赵云的“单骑救主”,现在我闭着眼睛都能讲出来。
《三国演义》讲的是军事策略,讲的是如何统治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忠臣,一个臣民,就算有多大的本事,只要他不忠,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就像人们所说的“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一个能为自己主公、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就算不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强盛。但也不会对自己国家不利。
读了这本名著,我得到了很大的启示,受到了很大的启迪。我要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学习刘备的“谦虚”学习鲁肃的“忠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