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鲁迅的读后感(2)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
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与鲁迅生活的时代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有暖气,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我们有空调,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我们可以吃到很多鲁迅那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
《朝花夕拾》的原名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放开心去看,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只属于那时候鲁迅一个人的。让我们敞开心扉,去体会体会。
朝花夕拾鲁迅的读后感篇4
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二十四孝图》。
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深有感触的。虽是白话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初一时学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个本应该是个快乐的童年却笼罩在那封建社会里,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于是鲁迅要骂,骂那个封建的社会。
再接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让我感到鲁迅先生写作手法的高超。长妈妈这个角色,需要分一为二看待。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对她说恭喜,然后还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的对“长毛”的故事乱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最喜爱的隐鼠。因此,那时的鲁迅对她怀恨在心。但这个粗俗、守旧的妇女却做了些让人对她要刮目相待的事——买《山海经》。在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后,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在这,我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的人格。对长妈妈,他说不出敬爱,也说不出仇恨。也许说这是他善良,抑或说这是他忧郁。因为,文字的创造者赋予了文字的内心一种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许是你看到的样子,内在你却是那么难琢磨到的。
放开心去想,去看,去体会鲁迅先生的世界。
朝花夕拾鲁迅的读后感篇5
之前在语文课本上,陆陆续续读过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往往读过之后就很难忘记。这次,我翻开《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细细地读着,里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别精彩,读后令我有感而发。
童年是美好的,鲁迅的童年却特别精彩,每读里面的一片文章,就读出了真实的感情,犹如亲身经历着鲁迅童年里发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将鲁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对比,发现我们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处。
鲁迅童年的时候,家道已经衰落,大人们必须为生活奔波。鲁迅由于做错事情,经常被长辈责备,这些都让他感到难过。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妈妈必须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没时间陪我,在我做错事后,他们会大声责备我。鲁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长理解我。
这坌书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猫、鼠》,鲁迅没有朋友,只有小狗、小猫、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写道,鲁迅和一只猫结仇,其实,和鲁迅忧愁的不是猫,而是他生活的那个家庭环境。
读了这本书,我读懂了鲁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着自己的童年生活。
这是一本值得一度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