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五年级学生读后感500字(2)

关键词: 读边城五年级学生读后感500字,边城,五年级
婕音0 分享 时间:

故事已经结束,然而边城里那些单纯而善良的人,不被污染的宁静的村庄,碧溪的渡船上,依然有一个清寂的身影,她依然在执着地守望……

读边城五年级学生读后感500字篇4

午后的阳光暖暖,透过纱窗,静谧地洒在书桌上。闲来无事,捧起《边城》,感受湘楚的动人景色,体味淳朴的风土人情。

初见,是“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静静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的恬静美丽。湘西的景色被沈从文这样轻描淡写,笔笔点缀,更增添了引人的韵味。循着沈从文的笔迹,继续追寻着湘西的美,那里有被夕阳烘成桃色的薄云,有柔和如银白色绸缎的月光,有浮在溪面上的,也有揉在杂草间的虫鸣。温柔、恬静、远离尘世,湘西仿佛将世间一切褒义词都包揽于身。

湘西的美不仅在山水之间,还在于社会之中。原始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竹制的背篓,苗族女孩的围裙和银饰。博大精深的湘西文化在沈从文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湘西的美令人心醉,令人神往,湘西文化更引人去探索。

在我所到过的湘西土地上,男子女子都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女子带着能发出清脆声音的银饰,男子的衣服也是五彩斑斓,着实印证了“男女垂髫,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边城》中的民族风味与之极为相符。神州大地,容纳了56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在这秀美的湘西之地,湘西文化是这文化画卷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山水之美不及人性之美,以自然之明净状写人心之明净才是《边城》的升华。

憨厚热情的祖父,活泼灵动的翠翠,他们和大黄狗相依为命,生活在这美丽的湘西大地。祖父阅尽人事,饱经风霜,却依然保持善良,“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在那里活着”他风里雨里为无数人摆渡,他从不多占别人半点利,推脱不掉的余钱他也会慷慨的买些茶叶、烟草赠送给过渡之人。他极度的热情、善良、助人为乐,令人动容。他的助人、爱人是对自己职务的坚忠,是对自己的要求。在这里,祖父的爱人与自爱达到高度的统一,也令人尊敬。祖父的身上,颇有敬业的味道。

翠翠是祖父唯一的亲人,是爷爷捧在手心里怕化了的掌上明珠,正值豆蔻年华的翠翠天真善良,在情窦初开的年纪爱上了傩送,可最后傩送离家出走,翠翠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盼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明天就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翠翠的执着等待,是她对傩送的最纯净的爱,最单纯的爱。天保爱翠翠,他知道弟弟也爱着翠翠,所以他最先提议“歌战”,他也最先妥协,他愿意成全弟弟而让婚,最后意外身亡的他,可谓是为了爱情和亲情殉情。淳朴的亲情,真挚的爱情,这是天保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

个人之美为小,团队之美为重。端午节时,镇上的人民一起掌控着龙舟的前进,一起为胜利呐喊助威,孩童们一起嬉戏打闹,节日的氛围在大家的欢愉下变得更加浓厚,空气中四处弥漫着湘西人民的团结友爱和纯洁善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丽的湘西就孕育出了一个个淳朴的人儿,在湘西这里,只有传统文化一直歌颂吟咏的美德——敬业,爱人爱己,友爱兄长,团结和谐……没有尘世的喧嚣与嘈杂,没有急功近利,没有金钱腐败,没有享乐迷奢。当代社会的人性,无法经揣测和考验,深究人性本质,也许就暴露了阴险与丑恶。“扶老人被讹”、“为钱烧死雇主妻子孩子”,诸如此类的时间让人们胆战心惊,也让社会温暖不再。

《边城》中那些纯净的感情,那个纯净的社会,都是沈从文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时代要多一些纯净,少一些功利!”倘若我们人人都能真诚,都能忠诚,那和谐的日子的到来哪里还远呢?爱与美,需要被融入社会。

“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力,也仗义”愿这是多年以后社会的模样,愿爱与美永存人间。

读边城五年级学生读后感500字篇5

早在高中时,就接触过沈先生的《边城》。那时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还不明白里面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凤凰古城,也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更没有对它产生任何自我的想法,仅仅把它当一篇普通的课文,糊弄过去了。此刻把《边城》通篇读下来,我读出了沈先生会湘西风情的钟爱,读出了当地的人们纯朴赤诚,读出了故事淡淡的忧伤。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笔墨向人们呈现出湿润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个沉默的精灵,远远地眺望着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灵的港湾。每当他们有心事无处诉说,他们总会出神地遥遥望着白塔,让被现实束缚的心起飞,在心底向白塔倾诉他们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白塔在一次暴风雨中绝望的倒下。我想,它必须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泪。又或者,是翠翠已经长大,已经不需要白塔的守护吧。倒下的白塔就这样,在唏嘘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讲述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感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与二佬傩送第一次的见面两人便已一见钟情。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向留意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应对二佬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时,大佬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请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从未向任何人证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经有了自我内心的选取。

在天宝和傩送互相证明态度后,天宝溺死与湍急的漩涡之中;傩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决心由于大哥的死也变得不再坚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对,他毅然离家闯天下,没有人明白他什么时候会回来恬静的茶峒。孤独的翠翠再没有听到在梦里将她拖起的悠扬的歌声,她对此还一点都不知情。

直到最后,在爷爷怀着对翠翠的惦念离开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泪的苦涩不堪的,因为她失去了最亲的爷爷,也可能将失去那份还没来得及开花的感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来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还没有出现。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来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遗憾就像白塔一样,永远地耸立在她的心中。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证明自我的想法,杯具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就应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我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我陷入自我遗憾或杯具。

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向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期望,我能在自我的边城里面不断地寻找,而不是等待。

读边城五年级学生读后感500字篇6

连日的阴雨,心情本就有些郁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随之侵袭而来。不想陷入一种空洞和无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让自己温热和活力起来。然后端坐在电脑前,慢慢地阅读起数日前朋友推荐的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初读,许是习惯性的读小说的方式,急切的想寻读里面的人物或情节,故对于小说开篇大段的景物描写似乎看不进去,可渐渐的,一幅曼妙的风情画卷随着文字徐徐展开,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仿佛置身湘西那美丽的世外桃园。翠翠就是在这样一个淳朴、天然、优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自然之女。

就是这样一个懵懂、娇憨、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美女孩,却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开始就已结束了的绵长而忧伤的爱。也许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难道这就是宿命么?“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么?”故事的结尾以这样的反问戛然而止,让人唏嘘不已。掩卷,脑海中似乎浮现翠翠灯下托腮喃喃自语的神情:“那个人明天会回来么?”她的纠结让人生生的心疼起来:这漫长的日子她是否能够靠着那个初见时的甜美回忆安然度过呢?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使人惊艳的文字了,这惊艳不是华丽。而是不染尘世的纯美爱情遭压抑带给人的一种柔软、一种怜惜,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对命运不解的扣问。不由感慨有时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还极致的细腻,沈从文先生如何知晓那样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那么隐微的心理,难道真如他所说:“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女子?”

有时间,有合适的心情,再读《边城》

249918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