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七年级的读后感(2)

关键词: 童年七年级的读后感,童年,七年级
婕音0 分享 时间:

我想,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回家有口可的饭菜、新鲜的水果等着,几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拥有这些的我们,并不满足我们的欲望,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看来赚钱是那么容易,的确,我们不用象阿廖沙那样十一岁就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这本书以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该浪费,应该好好珍惜。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童年,珍惜如今这辛福、美满的生活!

童年七年级的读后感篇4

童年,弥足珍贵的两个字。

童年的记忆,久远而模糊当我们试图回忆时,翻出的或许只是些色彩模糊的画面。但这些,足以牵动我们的嘴角上扬,足以使童年的阳光穿透我们的眼眸……

《水,滑过》是一首展现童年质朴快乐生活的诗,是作者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与怀念。诗中文字,质朴如作者的童年,读来,似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而来。

水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水的滑过,喻为童年时光的流逝。清新的笔触,将这些鲜活而美好的事物勾画成一幅幅童年的画卷。这画卷色彩并不模糊,而是在作者心灵的沉淀中愈发柔和清丽,散发出光彩来:摇曳的水草,穿梭的水蛇……如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跃然纸上,串起了美好的童年。

在回忆的途中,反复运用疑问语气。“那水面的蓝天白云间,是否仍穿插着儿时的倒影?”一个“是否”,一个“仍”字,将作者的怀念之情抒展无遗。

“知了高歌”、“莲叶田田”、“萤火虫闪亮”,这些都是夏天大自然的意象。或许童年在作者心中没有春的缠绵,秋的萧索,冬的冷漠,有的却是夏所代表的那份热情、自由与奔放。而夏季,又是“水的天下”。“柔凉的水,漫过心灵的感觉“是清凉与舒适的,正如童年留存在作者心中的感觉:留下的是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微笑――淡,却沁入心脾。蛙皮的柔滑,是水流淌过的痕迹,亦是童年在心中的柔滑。

水,漫过了童年,漫延到现时。一路流淌过来,童年的倒影一直碎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

童年七年级的读后感篇5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著名前苏联俄罗斯作家高尔基写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之一《童年》。

这部小说描写了作家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以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首先我觉得小主人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孩子,他自幼丧父,又在十一岁丧母,外祖父也破了产,他只好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其次,我觉得阿廖沙是一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也就是说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在本书第七卷中写到了小主人公常常受到整条街上孩子们的痛打,通常是鼻子被打出了血,嘴唇也被打破,脸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浑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许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如果大街上静悄悄的,大街对他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可是一听到孩子们快乐的喧嚷声,他就顾不得外祖父的禁令,从院子里溜出去了。可见,阿廖沙也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孩子,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写道: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引起他的厌恶,因为教师和神甫都不喜欢他,后来神甫让他退学,不过这并不使他伤心,他离开了学校,一直到放学之前都在镇上的几条肮脏的街上闲逛,细细地察看镇上的喧闹的生活。尽管如此,但作者又是一个知错就改、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后来学校来了一个叫赫里桑夫的主教,他认真地跟小主人公交谈了一番,使他十分激动,所以也就表现得比水还要安稳,比小草还要顺从。

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25109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