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感受的读后感(2)
如今,我已长大,已深深体会到老师那语重心长的话。也倍感知道《童年》的奥秘。我知道了,人生无常,像电视剧一样离奇,越是让人难以相信,越可能发生。所以,人生也是坎坷的,就算是泰坦尼克号也有失算的那天,然而面对这么一些钉子,除了绕道,也可以俯身将它们捡起。有时候,逃避不是方法,或许你也可以尝试着去接受,去改变。在光明与黑暗的道路上是可以选择的,只不过这个抉择会让你付出一点痛的代价,然而风雨过后终会有彩虹,你的一生不会注定都是倒霉的,相信也会有让你开心的一件事。
童年感受的读后感篇4
我们的童年有时是酸的,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有时是辣的。让我们走进《童年》这本书,看一看高尔基的童年。
高尔基的父亲在高尔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从那以后,就有高尔基的母亲与外祖母和外祖父带。高尔基与他的几个哥哥因为淘气少不了几顿揍。高尔基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舅舅和雅科夫舅舅经常吵架,闹的全家人都惶惶不安。因为生活在底层,人人都争权夺位,还时不时地谈分家,理由是家人太累赘,以前是家人的打扰才没步步高升的。高尔基的心灵因此受到了雪上加霜的挫折。那时候高尔基以及他的所有家人都要做早和晚的祈祷,因为那时人们都相信_。高尔基心里明白,他的外祖父有一个上帝,外祖母有另一个上帝。之后,外祖父又教高尔基识字。渐渐地,因为高尔基从小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儿,高尔基越来越不喜欢大人,甚至可以说是讨厌大人了。最后直到高尔基十六岁时,他走向了人间……
这本书讲述了高尔基是一个正直的少年,在外祖母的美好品质的熏陶下,他鄙视小市民世界的自私贪婪、野蛮残酷。他同情不幸的人,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他曾经反抗过外祖父的毒打;在愤怒中,他拿起了刀,几乎要杀了殴打母
亲的继父。高尔基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义感,不畏强暴的少年。
生活在普通下层的小市民高尔基出生贫苦,幼年丧父,饱尝了人间苦难。而我们呢,却在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和平年代下快乐学习着,可有些同学还存在着不满。我想问,你为何总是不满呢?高尔基从小就没了父母的关爱,只有外祖父的频频殴打。你们呢?从小生活在父母的细心关爱与照顾之下成长。高尔基惧怕分家,而你们不用,父母们只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我们不用接受沉重的劳动,不用家长制,更不会造成从小不好的阴影……
所以,同学们,不用再不满了,想想以前的穷苦时代与现代的对比,虽然有些国家还在打仗混乱,但我们没有,反而我们十分的幸福:有父母的关爱,有老师的教导,有同学的友情。我们吃得好,穿得好有好的娱乐环境和读书环境,有经济实力的还可以旅游。我们要好好的珍惜现在的快乐童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出好成绩,成为未来祖国有用的栋梁之才!
童年感受的读后感篇5
童年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童年里有快乐,有幸福,童年时美妙的,童年是充满阳光的,值得回忆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却很悲惨。
外祖父很自私,很吝啬,在以前便常常殴打外婆等人,在分家时,甚至把所有的破盆破碗,瓶瓶罐罐都分给外婆,自己却拿了外婆所有的旧衣服,物件,狐皮大衣,他又把钱借给他的教子,用来生利息,为了赚钱,他完全失去了羞耻心,遍访一切老旧识,不断地诉苦,博取他人的同情心,利用他人对他的尊敬,他“成功地”获得了很多钱,然后又借给他人,以此生利息。
与对外公那类人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使小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跟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天差地别,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美好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我又默默的打开了书《童年》,看到一个“愚昧的民族”带有残酷性的阴暗生活,太多可怕的现象令人心生黯然,感受到高尔基笔下“这压抑,窒闷的环境,而这些正是许多普通俄罗斯人共同生活过的时代。黑暗的时代终将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成为过去式,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普遍黑夜中爱的萤火,也应该做外婆一般的人物,用爱点燃自己,努力照亮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