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二十三章读后感(2)
在这个表面上其乐融融的家庭里,其实是矛盾不堪。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破坏了张金哥的婚事,害死了张金哥和守备之子;他们天天为了家长里短的琐事争吵,为了权力你争我斗......尽管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是贾母宠爱的外孙女和孙子,但是在人生重大问题上都不能自己作主。在这样的制度、情况以及习惯下,必定是要衰败的。同时,这也意味着整个封建王朝的衰败。
烟去散尽,只剩泪迹斑斑。红楼梦一场,金玉良缘,却不幸福;木石前盟,终未完成。
红楼梦二十三章读后感篇4
话说宝钗听秋纹说袭人不好,连忙进去瞧看.巧姐儿同平儿也随着走到袭人炕前.只见袭人心痛难禁,一时气厥.宝钗等用开水灌了过来,仍旧扶他睡下,一面传请大夫.巧姐儿问宝钗道:“袭人姐姐怎么病到这个样?"宝钗道:“大前儿晚上哭伤了心了,一时发晕栽倒了.太太叫人扶他回来,他就睡倒了.因外头有事,没有请大夫瞧他,所以致此。”说着,大夫来了,宝钗等略避.大夫看了脉,说是急怒所致,开了方子去了.原来袭人模糊听见说宝玉若不回来,便要打发屋里的人都出去,一急越发不好了.到大夫瞧后,秋纹给他煎药.他各自一人躺着,神魂未定,好象宝玉在他面前,恍惚又象是个和尚,手里拿着一本册子揭着看,还说道:“你别错了主意,我是不认得你们的了。”袭人似要和他说话,秋纹走来说:“药好了,姐姐吃罢。”袭人睁眼一瞧,知是个梦,也不告诉人.吃了药,便自己细细的想:“宝玉必是跟了和尚去.上回他要拿玉出去,便是要脱身的样子,被我揪住,看他竟不象往常,把我混推混揉的,一点情意都没有.后来待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但是你悟了道,抛了奶奶怎么好!我是太太派我服侍你,虽是月钱照着那样的分例,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若是老爷太太打发我出去,我若死守着,又叫人笑话,若是我出去,心想宝玉待我的情分,实在不忍。”左思右想,实在难处.想到刚才的梦"好象和我无缘"的话,"倒不如死了干净。”岂知吃药以后,心痛减了好些,也难躺着,只好勉强支持.过了几日,起来服侍宝钗.宝钗想念宝玉,暗中垂泪,自叹命苦.又知他母亲打算给哥哥赎罪,很费张罗,不能不帮着打算.暂且不表.
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贾政料理坟基的事.一日接到家书,一行一行的看到宝玉贾兰得中,心里自是喜欢.后来看到宝玉走失,复又烦恼,只得赶忙回来.在道儿上又闻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书,果然赦罪复职,更是喜欢,便日夜趱行.
红楼梦二十三章读后感篇5
王熙凤是火一般的红色。她性格泼辣,敢作敢当,人人都叫她“凤辣子”。她的“摸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一的”。她“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最后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林黛玉是蓝色的。蓝色是忧愁、敏感、孤傲的,但也是坚强、叛逆、勇敢的。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反抗着社会对她的欺负。她以落花自比,“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林黛玉一生以泪洗脸,在生命和理想的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贾宝玉是粉色的。自然,大方,惹人喜爱。他出身在一定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从不因为丫头的身份低贱就轻视她们。但是最后他和林黛玉终因+势孤力单而以悲剧结束。
《红楼梦》中的又一色彩——白色,为《红楼梦》画上了句号,正如那个混乱之世,所有的罪恶与幸福都被埋在茫茫的一片白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