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菲的世界七章读后感500字(2)

关键词: 读苏菲的世界七章读后感500字,苏菲的世界,七章
婕音0 分享 时间:

哲学的世界,有太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寻。每一次的发现便是一次人生的顿悟。

尽管我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与启示。

读苏菲的世界七章读后感500字篇4

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我觉得自己开始试着动脑子想想生活上的问题,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和前辈的思想。虽然只是一些浅薄之见,但是这个思考之旅的开始却让我感到无比神奇。例如:有些弱小群体很可怜,但却也惹不起多少怜悯。乔布斯死,一万人哭;非洲一万人死,无一人哭。回顾历史,黑人的血泪史,又有多少白人为之内疚?一个弱小者是没有力量的。国家如此,人亦如此。又例如:有人说很多高等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变成机器,使想象力受到理性思维的扼杀。比尔盖茨,乔布斯均没有从大学毕业,我们议论纷纷。我想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素质和能力,不要让它成为我们发展的阻碍。成功之人必然要读书,不过他们读书取书中之精髓,从书本当中得到知识,得到启示,得到智慧,然后进行想象和创造。这诺贝尔奖不是教出来的,iphone4s也不是教出来的。我们大学生应该不要再埋怨在大学学不到什么,其实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老师引导,自己体会,自己摸索,自己创造的过程。

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哲学的只是,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启发思考。“我思故我在。”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那人生又有什么意义?要解决这种恐惧当中的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我想人生并没有固有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去创造的。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我们必须在一生当中不断地做出选择,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负全责。尽管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唯一会思考自己存在的神奇生物。但是,我们只是一个星球上各种元素所组成的有机体,我们是星尘,人生如星尘。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自己人生的意义,不要让诅丧、寂寞、无聊来吞噬我们,做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成为真实的自己。

读苏菲的世界七章读后感500字篇5

看过《苏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会这样认为:它是一本简单而又深奥的小说。它曾经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会使我兴趣十足,一会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这矛盾中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整本书。

14岁少女苏菲收到的陌生来信带她走进了一个她几乎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引导她的思维走进了人类更深、更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本来我认为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书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世界就像魔术师变出的白兔,人类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处,把所有一切都当作理所当然,而哲学家们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断攀登白兔的毛发,目的是为了看清魔术师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读苏菲的世界七章读后感500字篇6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其被誉为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并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在没有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254850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