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学生的读后感(2)
英子的童年里出现了很多人,但是随着她的长大那些人都离开了。英子长大了。当我翻阅着这本书时,感到英子的悲伤。他们去哪了?其实,童年去哪儿了?童年是跟着骆驼的驼铃走了,童年是跟着英子逐渐穿不上的衣服走了,童年是跟着那个满身是伤的妞儿走了。
童年在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走了。
第二次看完这本书,我无法再把它放在铁柜子里。摸着它不光滑的书页,我把它立在我的书桌边。读完它,我想到了很多,包括我已离开的童年。
时间的沙漏在不知不觉中多了起来,躺在沙漏下的是我拿不回来,却永存与我记忆中的东西。
我依旧想用从前写的读后感结尾: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英子童年的,回荡在老北京街道的笑声,以及冬日里那一阵悠悠的驼铃声……
城南旧事学生的读后感篇4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作《城南旧事》。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林海英女士写的。这本书描写的内容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童年的怀念,也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以一个名叫小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来展现老北京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惠安馆”的故事,这篇故事是小英子和她的朋友妞儿、“疯子”秀贞发生的故事。故事中小英子通过平时的仔细观察发现了妞儿就是秀贞日思夜想的女儿——小桂子,而妞儿也在寻找亲娘,她几次逃跑去找亲娘,都被抓了回去,挨的打数不胜数,可是她没有放弃,最后终于在小英子的帮助下她们母女团聚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总是想想小桂子,又想想自己,总觉得自己平时做事的决心和她比起来太不起眼了。题目做不出了向妈妈求救,学骑自行车摔倒了就哭鼻子……为什么我遇到困难时总想放弃,不能像小桂子一样坚持到底呢?其实,这些事情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我完成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如今我已经长大,已经是小小男子汉了,所以我要像小桂子一样,做事的时候一旦下定决心就要坚持到底,不能放弃。此外,我也要像小英子一样观察仔细,乐于助人,要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再也不粗心大意。
《城南旧事》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民国十五年时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以及变化,还让我有了自我省视,了解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向着更好的自己迈进。
城南旧事学生的读后感篇5
《城南旧事》是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写的,这一篇文章写了小女孩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这里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会馆前的“疯”女人,常被打骂的小伙伴妞儿,隐藏在荒草之中的小偷儿,敢于冲破旧家庭的藩篱追求新生活的兰姨娘,丢下自己的孩子来做奶奶的宋妈。小说用清新明丽的语言风格,稚嫩真诚的表达方式,描写英子面对大人世界里“疯子”与“正常人”、“好人”与“坏人”等一系列人生难题的困惑,写英子的眼睛观察到的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我觉得在这五个故事中,《惠安馆 》所占篇幅最重。与“疯”女人秀贞和小伙伴妞儿的交往给英子带来了摆脱大人掌控的生活快乐。
《 城南旧事》像一幅童年的风景画,很多童年生活细节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意趣盎然。《城南旧事》像一幅京味风俗画,火炕、鸡毛掸子、桂花油、骆驼、洋车、煤油灯、闹鬼的房子、做小买卖的吆喝声、以物换物的购买方式、公用的水井、南腔北调的语言、 虎坊桥的灯会、城南游艺场的喧闹、甚至包括妈妈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宋妈重男轻女等等。《城南旧事》像一幅时代的微缩风云图。小说写的虽然是市井百姓的悲喜剧,但是却无处不折射着时代风云。《城南旧事》还像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它有清脆的语感,有细致的描摹,有生动的比喻,有精巧的结构,还有贴合人物身份的各种语言。《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对早已走远的童年一种美好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