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最新【5篇】

关键词: 水浒传读后感
writer34 分享 时间: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传》读后感篇1

  近些日子,我又读了《水浒传》。

  可我认为《水浒传》这个书名有点不太合适,于是我便给它取名《英雄传》,因为书里面有许多英雄豪杰。

  在我7岁的那年读时,发现这个书不好看,因为书里面讲的都是打打杀杀,那个时候的我不喜欢打杀。但我很喜欢书里的宋江,他结拜了许多天下英雄做朋友,而且还沉着冷静,做事果断。不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求贤若渴。

  时隔几年,我明白了,他们是大英雄。

  九岁这年,我又读了一次,这一次,我比上一回懂得了更多。从打虎的武松那里,我学到了为民除害的精神。从少年习武的九纹龙史进那里,我学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从宋江那里,我明白了做事要冷静,不可妄下结论。

  当我现在再读这本书时,懂得就太多了,明白了做人要有英雄气概,不可贪心。还要勇敢顽强,不可以轻意退缩。

  虽说现读,我的感觉是这样,但不知道我20岁……40岁……50岁时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水浒传》读后感篇2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这本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最后梁山英雄灭了方腊,却遭奸臣谋害的故事。

  读完全书,我记忆犹新的是“北七星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的精华就是一个“智”字。被罢了官的杨志,好不容易获得了梁中书的信任,被派去运送生辰纲。有了上一次的教训,杨志一路小心翼翼,还走小道,并加强防护,但吴用派人多出打听,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他在小路上设下埋伏,还和白胜等人演了一场戏,把杨志他们迷晕,运走生辰纲。

  “北七星智取生辰纲”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吴用的聪明才智,在晁盖的的带领下,他们成功劫走生辰纲,这让很多绿林英雄拍手称赞的大事,因为这是很多人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我也很佩服他们。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喜欢吴学究吴用,人送外号“智多星。”梁山所有的军事行动几乎都是他一手策划的。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在生活中我要象吴用一样做一个善于思考、辩明是非的人。

    《水浒传》读后感篇3

  我读水浒传印象最深的是宋江,我对他颇有些看法,甚至极度不满。

  宋江提倡忠义,这点便无可厚非,是他带领梁山走上壮大,他当首领时梁山达到巅峰时刻,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动投降,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都取得了胜利,足见梁山实力。宋江为人与刘玄德甚为相似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不知该说他做作还是该说他谦虚,正因如此他才能招的108将。前期对他的评价多为积极,但他后来将梁山带到了阴沟里,竟然接受诏安,108名好汉被派去压制农民起义。结果只剩下了36位好汉,他壮大了梁山同时毁灭了梁山,他不是一个好首领,更不是一个好兄弟,他得知自己喝了毒酒死后除了名声什么都留不下,为保全他的名声,为防止李逵造反,竟将毒酒给了他,我实在对李逵打抱不平,宋江死了我一点都不同情,他自作自受,活该为死难的兄弟付出生命报应,但他毒死李逵竟为一虚名,太自私了,可笑的是吴用,花容两员虎将竟为了这么个假仁假义的东西自杀,或许这便是宋江的人格魅力吧。

  真义假义无所查,他对朝廷真忠诚。

    《水浒传》读后感篇4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

  《水浒传》是明朝时的著名大作家施耐庵的杰作。故事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英雄好汉:比如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

  《水浒传》的人物很有特色,但书中体现的忠和义二字令我的印象更是深刻。忠字,就是对人民和国家的忠心。义字就是《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那样为人们赴汤蹈火,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其他人的性命,这种品德令我敬佩。

  在《水浒传》中,我最敬佩的一位人物那就是——武松。武松赤手空拳在景阳冈打虎,为他自己赢得了都头的职位。我觉得他是个勇敢,有英雄气概的人。记得还有一次,他杀了蒋门神和张都监还有张团练十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自己的鲜血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这一段,我看出了武松敢作敢当的好品质。

  《水浒传》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最后的第三十四回——英雄聚义排座位。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大家举起“替天行道”的旗子,大家将位排毕,入座。

  《水浒传》作为一部经久不息、广为流传的名著,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水浒传》读后感篇5

257356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