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精选5篇】(2)

关键词: 白鹿原读后感
writer34 分享 时间:

  致敬作者,致敬经典!

  《白鹿原》读后感篇3

  很久没看这么长的小说,很多地方写的特别细节,比如人的内心,比如某些动作,有时候在想如果作者陈老没经历过应该是写不出来的,不过有时候又怀疑不在一个年代怎么会能描述的这么细腻。

  小说的故事和人名有时候会让我穿越到平凡的世界,透过这渭北平原的一个小县一个小村来看出整个大历史背景下的更换,有政治斗争,有革命斗争。

  刚开头看到白鹿,本以为后面会有某种大机遇或者化险为夷的故事,但是出乎意料,白灵死的时候出现了白鹿,朱先生死的时候也出现了白鹿,没有惊喜,也许白鹿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白鹿原上一个不平凡的生命消失。

  不论哪个时代,即使再穷再落后,教育还是被人重视的,所以人们敬重朱先生,有点神化,可以预知未来,但是却代表着白鹿原的魂。

  白嘉轩是把硬骨头,一生光明磊落,穷也不会坏了他的规矩,就像他说的一生做的唯一见不得人的事就是跟鹿家置地。他一生恪守着封建家规,族规,虽有时候过于迂腐,但他的人品绝对过硬。别人做错时不论谁就算自己儿子绝不手软,但是只要改了错,哪怕曾经伤过自己的会毫无余力去救。从不凑热闹,不嚼耳根,鹿子霖相比之下是个有些龌龊的小人。

  作者没有加入个人感情去偏袒某个人,白灵的死收的有点紧,田小娥算是白鹿原不可或缺的角色,死的也平平淡淡。想象着黑娃最后能成就一些东西,最后也死了,有点小人之心的白孝文最后成了县长。

  《白鹿原》读后感篇4

  第一次看这种带历史性的纪实类小说,文章不长,但我却花了很久的时间去看,可能是,一部好的书,往往都愿意让你去,慢慢走,慢慢品读,不愿错过任何的细节,不管是全篇的记述方式还是叙述角度,时而顺序时而插叙亦或倒叙,在读的过程,脑子就像在放电影。

  本书说的是辛亥革命后30几年的时间里发生在白鹿原上的故事,也反应了当时全国的一个现象:女性地位底下,被当成是一个生产的工具,迷信思想严重,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低下。全书描述了白鹿两家,在白鹿原上,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故事,里面要说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应当要说白嘉轩了,这个白鹿原的族长,封建思想最坚固,最不喜欢凑热闹,却也最有人情味,生活的也最透彻,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人活一辈子能跟他一样,真是不简单。老族长能坚守自己的原则,一辈子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对于设计算计他儿子白孝文,给他家摸黑的鹿子霖,在其入狱后替他说情;当黑娃学为好人原谅他的种种破坏族规的劣迹,最后还去担保黑娃,的真的是以德抱怨。这样的气度,不得不让我佩服。

  在那个时候,是时局造人,还是人造时局已不太分清楚,总之动荡年代,总会出现一些所谓的英雄一些所谓的反派。

  《白鹿原》读后感篇5

  白鹿原,觉得应该是因为有祥瑞之物“白鹿”而得名,先后看过路瑶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对于陕西作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觉得他们的作品更容易产生共鸣,许是都为陕西人的缘故。白鹿原刚开始一直没看进去,语言相对路遥的作品来说有些粗俗露骨吧,一直很难接受,不过到后面应该是看进去了,也能接受了。

  最让我触动的是白嘉轩,刚开始看到这个人物,六娶六丧,莫名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老爷,封建社会中的大老爷。可是后面的一切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始终如一,坚持白家的立身纲纪,家教严,在那样一个社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实属不易,被黑娃打断腰,孝文道德败坏,损失家风,真的是命苦啊!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仁义道德,在黑娃两次入狱都积极去营救,坏人就是在这个时候变好的,他给予犯错的人一定的宽容,以德报怨,这也许是一个正面人物的标配,但过去也许就有这种人,正直,坚持自己的原则。

  另外就是鹿兆谦的改变,闯荡半生,混帐半生,糊涂半生,最后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认祖归宗,回归信仰。没想到他是这样的黑娃。别人是先趸下学问再出去闯世事,黑娃是闯过了世事才来求学问;别人趸下学问为发财为升官,黑娃才是真个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的。这也许就是求学的最高境界吧,修身养性,可是现在很难做到了~

  小时候看剧到长大看书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想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其实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坏人,每个人做出的行为都是当下环境自己的一个最原始f的冲动,道德观,价值观不同行为不同而已。

257417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