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经典篇目的800字读后感参考(2)

关键词: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其实我还不知自己读了这本书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读中国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红楼梦中有太多阴谋诡计,水浒中有太多过份豪气的情节,相比之下西游记及三国演义比较适合青少年看,不过除了文学价值外,三国演义更有助我们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极力推荐三国演义这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与作者罗贯中一样,都是“亲刘贬曹”。所以曾经也为蜀国后主刘禅的昏庸深恶痛疾。他亲近宦官,被俘虏后又乐不思蜀,实在让人觉得痛心。但我在重温此书时,却发现,作为蜀汉顶梁柱的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因受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诸葛亮还是有不足之处。

其实刘禅17岁登基时,便展现出了他的英明之处。刘备初亡,魏国趁机派兵攻打蜀国,此时刘禅并不是急急忙忙地去找相父,而是:引多官入宫,启奏皇太后“,见到诸葛亮后,并不是心急火燎地询问退敌之策,而是徐徐说道:“丞相安乐否?”言语中暗有责备之意。这样的从容有分寸,与之后的软弱无能形成鲜明对比,如果诸葛亮能从一开始就精心指导,他本来是可成为一代明君的。

诸葛亮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从全局谋划到具体指挥,从粮草的筹集和调运,功过赏罚甚至杖责二十都要亲自查看。如此包揽一切事物导致了身边的年轻人缺少锻炼机会。如马谡就因此痛失街亭,而刘禅则一手导致蜀汉灭亡。

我觉得诸葛亮大可给刘禅发挥才能的空间,应该把大权逐渐交还给他。而且诸葛亮曾经在一封奏折上说刘禅“不识朱紫”,而且从《出师表》中也可看出诸葛亮对刘禅智商的贬低。像诸葛亮这般不给孩子实践机会,而且还不停打击其自信心,那孩子才会自暴自弃,没有出息。此外,诸葛亮死后,刘禅还曾一度拒绝给他立祠堂,后又废除丞相制,可见他对相父的不满之情。

“接听相父处置”的危害性很大,在育才的过程中往往阻碍了被教育对象的先天才智,埋没了他们自身的能量。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思想品质的教育,应该让孩子走向社会,而“皆听”在当今家庭教育中仍占据着主导地位。家长们包办孩子一切的事物,不给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而且当孩子取得一些成绩时,家长往往会显得不屑一顾,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而且我们和其他人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如此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也导致了如今内向的孩子特别多。如何走出这些误区,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去实践。

三国演义读后感5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位江东的碧眼男儿,怀揣着胸怀天下的梦想,于弱冠之际接过父兄大权,从此坐断东南,看天下纷争。在江东的土地上,有着他父亲的血水,兄长的汗水。年虽幼,但他硬生生扛起了江东的大旗,在张昭与周瑜的辅佐下迈向了中原。赤壁之战,他打出了父兄的威名。蜀吴之争,他平灭了刘备的梦想,加冕称帝,“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他让三足鼎立真真正正的成为了三国。不畏强敌,在最困苦的时候不苟且偷生,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不怪千百年后,满怀韬略却因南宋朝廷的畏畏缩缩而无用武之地的辛弃疾大唱那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休叫天下人负我”,忠奸难辨,善恶难分。这一句话打开了曹操争霸的生涯,也留下了千古以来的褒贬不辨。‘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么曹操呢?他的存在让汉室继续绵延,但却是他的儿子彻底的毁灭了大汉。不过纵然种种也改变不了曹阿瞒对历史的贡献。他唯才是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汉代对世家的依赖。他南征北战,基本结束了汉末的乱战。扫定北方蛮夷,镇压乌桓鲜卑。最难忘的是官渡大战,面对数倍于己的袁绍大军,曹操没有懦弱与退缩,没有害怕与苦恼,抗住压力,鼓励臣子。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他北方霸主的真正地位。“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以其宽广的胸怀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懈追求,开辟了一条直属于他的成功之路。不能否认他的多疑与敏感,但是,千古功名自有后人评说。当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又有几个人想起,他年少时的梦想是死后墓碑上刻下“汉征西将军之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饱经沧桑的杨慎不会想到他的词句会是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开卷语。但是历史总是巧合而又充满趣味。这首的开卷词道尽了三国的兴衰或者说是历史的沧桑变化。曹操的用兵如神,刘备的仁义无双,孙权的气吞天下,谁能想到会被司马氏一统中华。名将如雨,强兵如林的蜀汉大地又怎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局面;气吞中华的曹氏家族又怎会亡于司马一脉!每次看到最后一章‘三国归晋’的时候内心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愤慨,更有一种‘世事难料’的沧桑。这个时候,脑海中总会浮现三国征战的铁与血,诸侯混战的冷与热,迫不及待的想要再看一遍,再重温一下属于男儿的热血与激情!三国,三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三国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却是用百姓的鲜血堆积而成,那一个个成就下都是百姓的苦难。我爱三国,但我也恨三国。爱他的精彩,也恨他的精彩。但是,无论如何,三国的历史已早已刻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融进了骨髓,铭记在灵魂深处。而知今天,三国真正需要我们学习的是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男儿气概,那种谋定而后动的处世风采。不拘泥于古,不困扰于今,不为今日一时之失而惶惶不可终日。最重要的是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不再让那“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事再次发生。

最后,突然想起一句喜欢的诗来做结语,“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三国演义经典篇目的800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初中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三国演义500字读后感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范文精选

三国演义小学读后感范文5篇300字

读后感800字高中生5篇

老人与海精选5篇读后感800字范文

朝花夕拾精选五篇800字读后感

百万英镑读后感精选800字范文5篇

朝花夕拾最新800字读后感范文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最新范文5篇参考

2988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