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800字读后感5篇(2)

关键词: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涵樱0 分享 时间:

奇怪的字母,使人产生一种想挖掘真相的冲动。拥有这样充满神话色彩的背景,果然不让人失望。也许,我们伟大的作者成功地诠释了这些希腊字母anatkh—命运,确实不可否认它背后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成为神话,震撼了了一代又一代人;又也许,简单地说它只是个希腊单词,可能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刻上去的,几百年来无人察觉;也可能并没有特殊意义。而作家的思想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作家看到它,就像看见了灵感,狂热的心不断跳动,思想反反复复,该是在预示着不平凡的事将要上演……。

说了这么多,都是关于anatkh的前奏,其实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主题并不是谈命运,它拉开故事的序幕。正如这些字母藴含的悲惨,宿命的意味,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命运,恰恰都是悲惨的结局。

书中anatkh是我们神圣的副教主在墙上刻下的。这个除了自然法则之外便不知道世界还有别种法则的人“这个所凭感自然流露的人。他心里的强烈感情的湖泊永远是干涸的,他十分习惯每天早上挖些新的沟渠把其中的水排掉”。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我忍不住这样称呼他。好在他的丑陋扼杀了他的命运,可以说他死在了自己的手里。

可能命运让克洛德多活了些时间,他扭曲病态的灵魂又多害几条人命。可怜的敲钟的人和美丽的波希米亚姑娘是不幸的受害者,这不该是他们的命运,可这仅仅是在我看来。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在这样的一个“有教养”“文明的社会”里注定他们要受到惨无人道的凌辱迫害。至于比埃尔、甘果瓦,“他从所有那些疯疯癫癫的学问里又回过来搞他的悲剧,那更是疯癫之忧了,这就他所谓得到一个悲剧的收场”弗比斯也得到一个悲剧的收场,他结婚了。不明白弗比斯的婚姻为何会是一个悲剧,不过作者肯定有他的道理。

一切从一个蕴含着悲惨,宿命的意味的单词anatkh开始,一切又悲惨的结束,可谓从悲剧开始,在悲剧中结束,这就是一出完美的悲剧,宛若经历了漫漫几个世纪,又像是发生在作者一瞬间的思考中。冥冥之中命运似乎做了些什么。

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乍一看,anatkh——不懂,翻译告诉我们这是命运——哦,命运啊!接下来该是一声长叹,再陷入无止境的思考之中,表现得很像是一位哲学家。可我们并不是。

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像海绵上的浪花,等待着一阵巨风吹过,带领我们冲向另一个高峰。我们是群生命力很强的家伙,所以一心想着“直挂云帆济沧海”期待着有一天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而对于“命运”这样虚无缥缈的词语,只会一笑置之。忙碌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悠闲的时间去怀想这么美妙却隐藏杀机的——命运。

即使真的是命运在刻意安排这些事去让我们体验,这些倔强的家伙还是不会服输的高喊:“命运,我不相信,我要改变命运。”什么嘛?还是相信了!

也许我这人还是挺相信命运的,如果不然,在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就不会被这个奇怪的单词吸引住,更不会有种熟悉感,更加更加不会在这里讨论这个和我毫不相关的希腊父。

人们常说“一切随缘”“顺应天意”。一切以美好的邂逅,人们把它叫做“命运的邂逅”

这些叫“缘分”,“天意”的就是命运的另一个名字,看来命运真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他没有实体,所以又不能称他为东西,确实无法捉摸。

是真的存在吗?命运?还是只是一种抒情的载体,或许,真的存在,尽管不知道是什么,但我宁愿相信它的存在给这个世界保留一份神秘。

命运再一次陷入沉思——像一位哲学家一般....

抬头远处的天空,几缕白云歪歪扭扭地排成一个首席而又陌生的图案: anatkh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

故事发生在1483年的巴黎。此时的意大利的比萨、佛罗伦萨等城市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但在法国巴黎,仍处在中世纪的末尾。全篇是以爱斯梅拉达的命运起伏作为主线,克罗德·佛伦洛、卡齐莫多、佛比斯、皮埃尔·格兰古瓦、路易十一等人物都在这条主线中逐渐展示出他们的背景,以及他们是如何影响这条主线的。

再此,我们不妨先抛开剧情,谈谈作者的文笔构思。

首先是各个人物的引出,先用一部舞台剧的演出,将作为主线穿针引线的人物但对剧情没有严重影响的格兰古瓦引出来——一个编剧作家、哲学家,但就头衔来讲,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讲,可能还会觉得哲学家怎么样也应该算是中世纪后期的中产阶级,万万没想到回到生活中,格兰古瓦居然十分穷困潦倒,此处的描写颇类似鲁迅笔下的阿Q,十分有意思,而哲学家的潦倒的生活同样是越过越潦倒,最后不小心到了城市下九流街区,生命面临着流浪汉们的威胁。

然后是卡齐莫多,作者是这样引出这个人物的,一个有身份但品味很低的富商看着格兰古瓦的舞台剧实在无聊,于是号召着巴黎群众举办了一个怪相大赛,大家争相在赛场上作出各种古怪无比的表情,最后的冠军就是被本色出演的卡齐莫多获得,而这个天生残疾怪物同时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就被大家作为大赛冠军巡街而去。

好不容易怪相大赛结束,格兰古瓦的舞台剧终于可以继续上演,又一个事件的发生再次将其中断,这次就是与丑八怪卡齐莫多对应的美丽少女爱斯梅拉达开始在广场上表演杂耍,将剩下观众其余的目光再次吸引走了大部分,舞台剧终于宣告失败,而在此也引出了本书的女主角,而她也不仅只有外貌美丽,不论是在格兰古瓦陷入流浪汉的围攻时和他成亲(虽然只是个名分)将其解救,还是卡齐莫多因为绑架她而被处以罚刑时反而只有她去喂这个怪物水喝,都可以看出爱斯梅拉达同样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人物,克罗德·佛伦洛,不妨称之为副主教,他在书中一开始的出场,有点像是一个迷信守旧的老头,叫骂着女主角的吉普赛把戏是巫术,同时又一把将正在巡街的强壮无比的丑八怪拉下来,耳提面命。而在之后对副主教的描述中,我的印象却和刚开始越来越远:

首先是16年前就是一个十分勤奋好学的教士,在看到被遗弃的小怪物卡齐莫多时,不理会其他嬷嬷要这个小怪物就这样死去的想法直接收养了他;之后对于炼金学,医学等诸多学问的研究也是至少在学术圈为人所知,甚至格兰古瓦就是他的学生,路易十一找他论道时,也一语道破——时代即将因为印刷术而改变,从建筑艺术转为文字艺术,颇显大局观;当然普通的巴黎市民对这些事不理解的,在他们看来,卡齐莫多就是个怪物,副主教就是个和恶魔签订契约的巫师。其他人物,还有像佛比斯这样的出身贵族的兵痞、品质低劣但仍有一些可贵品质的流浪汉们、担心自己的财富而并不贤达的路易十一,在此不一一列举。

或许是长久宗教对他的压抑,或者巴黎市民对他的不理解,或许是其他什么别的原因,在面临爱情时,副主教选择了一条为人不齿的路,开始和怪物卡齐莫多同谋险些绑架了爱斯梅拉达,之后又是多次陷害,名义上称为选择,实际上却是威胁的一步一步将爱斯梅拉达带入了深渊。

与之相对的,怪物卡齐莫多同样拥有不下于副主教的悲惨命运和周遭的歧视眼光,其爱情观却与副主教截然相反,想方设法的保护遭到迫害的爱斯梅拉达,即使她始终对敲钟人充满了畏惧和不睬。当然,不管是副主教的陷害还是卡齐莫多的拯救,造成爱斯梅拉达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还是这个时代。多少巴黎市民对外来吉普赛人的不解,以及路易十一这样君王的主观臆断型判案,才最终导致了爱斯梅拉达的绞死。我们当然可以列出一万个假设,假设某种情况下女主角就能逃出生天,但是时代如此,这个爱斯梅拉达逃走了,仍会有爱斯梅拉达第二被绞死,况且还有无数为之丧命的流浪汉们。

掩卷唏嘘感慨,爱情这个东西还真是复杂,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喜欢上一个能喜欢自己的人固然可喜,喜欢上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的时候更为纠结。也不说什么政治正确的话了,就这样吧。

 

3016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