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名著读后感800范文大全

关键词: 语文名著,语文名著读后感,语文名著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如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墨子》《大学》《老子》《中庸》等 至于多看这些书的用处有很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语文名著读后感,欢迎查阅!

语文名著读后感1

----《史记》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史记》的书。

《史记》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圣”司马迁的著作,记载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汉武帝时期中国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马迁在史书著作上的创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编年体。以时间顺序写历史,而《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主,并吸收了编年、纪事等体裁的长处,创造了历史书籍的纪传体的新体裁。其它史书记载的历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资治通鉴》,也只是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十国的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史记》却记载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是“二十四史”中记载年代最长的史书。

我更佩服司马迁那种绝不违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马迁虽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记》中却并不体现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意志,司马迁写《史记》秉笔直书,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在某些方面,敢于批评朝廷,这是封建统治者所不能允许的。他在《史记》中直言不讳地记载了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行为,惹恼了汉武帝。而当时正好发生了李陵兵败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便把他投下监狱处以宫刑。宫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自杀,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毅然选择了宫刑。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最终完成了《史记》。

《史记》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秦始皇本纪》。我觉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贡献是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货币等,为中华文明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但他也非常残暴,焚书坑儒、废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万人,是个残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灭亡了。

《史记》这本书是司马迁在巨大耻辱下写成的著名史书。让我明白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治国不能太残暴,但也不能偷懒放松。我要读更多的好书,学习更多的知识,开创一个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语文名著读后感2

----《老人与海》读后感

“人不是生来就会被打败的,人可以毁灭,却不能挫败。”这是《老人与海》的作者美国的海明威在描写主人公老渔夫桑提亚哥在和大马林鱼、鲨鱼的搏斗中他不甘失败的名言,赞美了老人坚强不屈永不言败的硬汉子精神。

《老人与海》这个本书写老渔夫桑提亚哥明知道大马林鱼的实力比自己强,而且自己已经老了,打不过大马林鱼了,但是他不怕困难,他通过自己的自信和几天几夜的激烈拼搏,老人桑提亚哥他挺住了,他靠自己的毅力把大马林鱼制服了。但是制服了大马林鱼的桑提亚哥已经精疲力竭,他没有想到这只大马林鱼会吸引这么多的鲨鱼。随着自己的工具一样样的在减少,随着鲨鱼的增加,大马林鱼已经所剩无几了,老渔夫桑提亚哥的自信心也跟着衰退了。老渔夫桑提亚哥虽然在与鲨鱼的拼搏中失败了,但是,他那种不甘失败的精神是永远都打不垮的。老人桑提亚哥他靠着那种精神战胜了自己,他虽然很多天都没有打到鱼了,但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幸运的遇见了一条上好的大马林鱼。老人桑提亚哥这种顽强不息,敢于向命运抗争,向失败和死亡进行挑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赞扬。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见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不能因为困难之多,难度之大去放弃,要充满自信地去勇敢的战胜它。有句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逆境是最好的大学,只有在逆境中生长,才会更好地生存,而通向成功之门的路就是由高山、急流和荆棘组成的一条困难重重逆境。虽说,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但是你千万不能害怕退缩,因为笛福曾经说过:“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勇敢地去挑战自我,去挑战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强。在学习的时候也一样,遇到不会的难题不要不相信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可以去克服它,去打败他,就该鼓起勇气挑战它,直到战胜它为止。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勇气是成功的资本,只要你既有信心又有资本,想要成功就如鸟儿去飞一般容易;如果你缺少了其中的一样,要想成功,就如老虎上天一般难。让我们充满信心,鼓起勇气,用坚持不懈,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老人与海》是一本值得每个人去看的书。塞涅卡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真心在烈火中炼就,勇气在困难中培养。”让我们为战胜困难,为打开成功之门一起努力吧!

语文名著读后感3

我本是被书中前几页的场景描写所吸引进去的,书开头创造出的那个闲散青年让我产生好感。按照我的猜想,青年定是在生活中遭遇一系列苦难后幡然醒悟,不再闲散而开始努力实现活着的价值,却没想到中间只是平淡的叙述了老人福贵沧桑的一生。

“我”到了乡间,老人福贵牵着一头牛为“我”讲述了他的故事:他年轻时是个地主少爷,后来赌博败了家产,父亲卖了家产后掉坑而死;母亲得了重病,福贵去城中寻医生被国民党抓住当壮丁,两年后回来时,得知母亲已病故;不幸的是遇上了几年的饥荒,刚熬过去后,儿子有庆因医生要救人,所以过度抽血而死;女儿凤霞年幼时落下了病根成了哑巴,于是嫁给了偏头的女婿二喜,难产而死;妻子家珍在一段时间后死于软骨病;过了几年,二喜在工作时出了意外事故而死;又是几年,外孙苦根吃豆子被噎死。老人经历沧桑,迎着夕阳离我远去。

小说的主人公福贵有着对苦难异于常人的承受能力和乐观态度,他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乐观的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他买了一头牛陪伴他,把它当成自己死去的亲人们。于是,在一个霞光四射的黄昏,他也会如烟般消散在空中。

我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是波澜壮阔的,我相信理想与远方,但我认为我只是团扇上用绣线绣的柯亭竹,于是我耽于看书。我喜欢看少年意气挥斥方遒,或是青年乘风于长空,直下看山河,还有白发老人淡然处世,不被俗尘羁绊脚步。看久了,我便陷入了深深的自卑,我不出色,不是英雄,我觉得我的一生不能如他们般轰轰烈烈,于是我认为活着并没什么意思。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惊觉我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31352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