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

关键词: 萧红散文选读后感600字,萧红散文,萧红散文选读后感
戴衔0 分享 时间:

这本书汇集了萧红的多部散文,精选了作者的著作:小黑狗、中秋节、烦扰的一日、夏夜、蹲在洋车上、镀金的学说、饿、祖父死了的时候、初冬、同命运的小鱼、索非亚的愁苦、春意挂上了树梢、册子、剧团、欧罗巴旅馆、孤独的生活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萧红散文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萧红散文读后感1

读书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天不读书,心里不舒服。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吃过晚饭,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安静地读起书来。我读的是大作家萧红的《散文集》。

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祖父的园子》文章的语句生动活泼,很接近孩子的生活,后来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读过她的《呼兰河传》。

一篇文章《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这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一口气把这篇散文读了两遍。文章中把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许先生的平时生活详尽的描述,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的是一个刚正不阿的老人,一个善良的老人,和我们读过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很多的记叙是一样的,鲁迅先生作文的关爱穷人,先生的认真,每次写完文章,都要把笔纸摆放整齐,不可以随意堆放,读书经常要读到很晚,很是勤奋。

记得鲁迅先生的格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今天的读书,让我再次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生活中,要我们珍惜去努力的事情太多,平时在学校的学习中,自己总是凭着头脑聪明,学习偷工减料,所以导致每次的学习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今后,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还要学会珍惜当下的时光,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我们爱读书。

萧红散文读后感2

到2005年,萧红的《生死场》出版就整整七十年了。“中国新世纪读书网”有萧红《生死场》电子版,电子版《生死场》前有序,序文没有署名,但能看出,那是鲁迅写的,就是收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那篇《萧红作〈生死场〉序》。鲁迅在序文中说:“听说文学社曾经愿意给她付印,稿子呈到中央宣传部书报检查委员会那里去,搁了半年,结果是不许可。人常常会事后才聪明,回想起来,这正是当然的事;对于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恐怕也确是大背‘训政’之道的。”

1992年,为纪念萧红去世五十周年,有出版社出版《萧红散文》集。编者介绍,萧红有三本短篇小说与散文合编一起的集子,即《跋涉》(哈尔滨五日画报社1933年10月出版)、《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11月出版)和《牛车上》(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5月出版)。其中,《跋涉》是她和萧军作品的合集。萧红单独编印的散文作品有三种,第一本是《商市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8月出版)。翻《鲁迅日记》,1936年10月14日这天有这样的记载:“萧军来并赠《江上》及《商市场[街]》各一本。”1940年6月和1940年7月,重庆大时代书局和重庆生活书店又为萧红出版《萧红散文》和《回忆鲁迅先生》,这时候,鲁迅已不在了。

萧红散文中有《飞雪》,有《欧罗巴旅馆》,还有《春意挂上了树梢》,这些题目若放在现在人手上,很可能会写得“小资”。萧红生活的年代,萧红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的目光,注定萧红这些题目下面不可能有小资的内容。萧红在《飞雪》中说:“记得爷爷说过:大雪的年头,小孩站在雪里露不出头顶……风不住扫打窗子,狗在房后哽哽地叫……从冻又想到饿,明天没有米了。”萧红在《欧罗巴旅馆》中记述“楼梯是那样长,好像让我顺着一条小道爬上天顶。其实只是三层楼,也实在无力了。手扶着楼栏,努力拔着两条颤颤的,不属于我的腿,升上几步,手也开始和腿一般”。萧红在《春意挂上了树梢》中写道:“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又写道:“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萧红写的是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写的是过去时代漫长冬季重压下的生灵。

萧红有一篇《鲁迅先生记》,文章不长,通篇文章写了鲁迅家中一只瓷釉自然堆起纹痕、瓶口两边带有两个瓶耳的灰蓝色的花瓶,写了那瓶里养的一棵万年青。以那只花瓶和万年青为背景,萧红用文字为鲁迅画了张像。萧红是这样写的:“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那花瓶,后来是站在了鲁迅的墓上,瓶底也没了,和鲁迅的遗像一起被墓草掩埋着。鲁迅去世时,萧红已远离上海住到日本东京,1937年1月,萧红从日本回国,到上海后,萧红到鲁迅墓上拜谒,当年3月,萧红写下了《拜墓诗--为鲁迅先生》并发表在4月23日《文艺》上。萧红在《鲁迅先生记》中写道:“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就我所见纪念鲁迅的文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要了解鲁迅,这篇文章应属必读。萧红是把鲁迅当亲人和师长一样回忆着。萧红文章没有空洞的话,她甚至不发表意见。萧红很注重细节,只把她看到的和她感觉到的搬到纸上。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知道鲁迅生气时脸是很严肃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惹他生气的人看着,很吓人的。鲁迅跟许广平也是生过气的,据说鲁迅跟许广平生了气,就独自一人睡到凉台上去。没见过鲁迅在上海的故居,不知鲁迅上海故居的房子有没有凉台。鲁迅有《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一首:“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说,鲁迅对孩子很细心,吃鱼丸子,海婴吃上一口,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在座的人都不信,海婴再吃,仍是嚷,鲁迅把海婴碟里的拿过来尝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初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读开头“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就喜欢上这篇文章了。鲁迅喜欢喝酒,不多喝,每次只喝半小碗或一碗,鲁迅喜欢吃硬的东西,喜欢吃油炸的东西,鲁迅备有两种纸烟,一种价钱贵的,一种便宜的,贵的待客,便宜的自己用,鲁迅吃的是清茶,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饮料,家中都不备,鲁迅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萧红说,鲁迅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鲁迅有过演讲,可惜都没留下录音,鲁迅的笑声,听不到了。

萧红散文读后感3

萧红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看过萧红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笔下人物的命运凄惨,作品可谓道尽了人世间的悲凉。我想这与作者的背景有关。萧红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躁,祖母又爱用针扎她。唯一让她感到温暖的,只有萧红的祖父。这也导致萧红在祖父逝世后就离开了家乡。有人为萧红短暂而寂寞的一生而感到惋惜。我却不这么想。萧红追随了一生的自由,而到头来,自由又为何物?如果说,萧红没有在离家出走后遇到萧军,也许会让她的命运不想如此悲凉。她任性。大着肚子离开了萧军,人性的后果又由谁承担?后人经常把萧红和张爱玲做对比。如果说张爱玲的文字荣华富贵,而萧红则如清水芙蓉。但是张爱玲在感情上比萧红成作文//Www.ZuoWEn8.Com/熟,至少她没有堕落。

萧红向着她所谓的自由,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作家安意如曾经写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永不谢幕,总在一刻不停的繁衍。只有寂寞是真实的,只有孤独永垂不朽。”有些人,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懂得珍惜。但是写到这里,又忍不住同情萧红,英年早逝,在生命的烛光即将熄灭之际,仍写“不甘,不甘。”我想,这是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永恒不变的信念,藏在年轻又苍老的心中。临死前,她写下了《呼兰河传》。总像一个年老的人,在诉说自己的青春。像老故事里的泛黄桥段,半聋半哑,失了声息。

萧红便是我们最常看见的一个结果:终于明白我们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回首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

伤情处,灯火已黄昏……

萧红散文读后感4

几年前,我在《江山》的一个版块挂了个编辑的空衔,却没有真正地在那里投入过多时间,我就是一个闲散的玩文字的人,自娱自乐,没什么上进心,就是在那时,我认识了宿州女孩燕儿,燕儿在《江山》小有名气,她吸引我的不仅是文字,更多的是她的个人经历。这个女孩身患重疾,瘫痪多年,几经生死,却凭着对生命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活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想,我跟燕儿是有缘的,江山的偶遇注定我们会成为一生的好友,我们的缘分不仅仅是名字的相同(我的乳名也叫燕),更主要的是我们在思想上是相通的,我总能在她的文字里读懂这个女孩的那颗敏感而灵动的心,她对社会的认识,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梦想的追求,都是让人赞叹的。人一生,会遇见很多人,真正能成为朋友的并不多,而真正能成为知己朋友的更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跟燕儿的这份缘,一直把她当成是另一个灵魂自由的我。

一直想去看燕儿,一直因为这样那样的琐事抽不开身,去年年底,燕儿新书《萧红传》正式出版,真心替她高兴,燕儿欣然答应送我一本,因这本书的缘故我终于下定决心去宿州看望这位未曾谋面的挚友。

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几经周折,在宿州大店镇的一个十分偏僻的养老院里见到了燕儿,燕儿跟我想象中的燕儿几乎没什么两样,热情开朗,乐观豁达,容貌俊俏,眼睛里透着灵气,如果不是因为残疾,这个女孩将会有一个多么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不是因为残疾,她将会赢得多少人爱慕的眼光,我看着她骨节变形的手和僵硬的身体,心隐隐地疼。

31571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