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余光中读后感600字作文(2)

关键词: 乡愁余光中读后感600字作文,余光中,乡愁读后感600字作文
戴衔0 分享 时间: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4

《乡愁》,篇幅虽短,所折射的情感却连绵不绝,一点一滴的思绪与相思凝结成不朽篇章,余光中影响了一代人,不!严格的说应该是他所表达的情感。

母亲与儿子,丈夫与妻子正如大陆与台湾,我很想知道难道真的什么东西能分割两者。作为文人墨客,余光中毫不含糊,诗人的《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乡愁在新的时代新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和深度;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余光中更是无可挑剔,从诗文中可以体会得到他所表达的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诗文描述了一个青年从小到大一生的经历,从小背井离乡,小时有的虽然仅仅是一张小小的邮票,粘连的是与母亲之间深深的思念,还有那不尽的乡愁!当青年长大的时候,按理说,在这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理应无忧无虑斗志昂扬拼搏向前。但乡愁又化作一张窄窄的船票,他在这头,妻子却在那头,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相思!无尽的愁苦。最后那青年老了,父母也去世了,乡愁唯一给他留下的是那座矮矮的坟墓。再看看我们自己,虽然与家人仅仅只隔数里地,想到沧桑的父母还是不免有些伤怀。想到这,我想诗人的乡愁里的伤感多多少少的与我们的情感还是有粘连的。

诗人余光中以自己的个人情感感悟联系到祖国和民族,将其感情升华至另一个更高的层次,撩起无数爱国人士的爱国之情。该诗情真意切,既抒发了自己愁苦之情,将乡愁写的淋漓尽致,又渴望祖国统一。他将台湾与大陆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乡愁就是现在分割大陆与台湾的那条浅浅的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我能清楚的感觉得到乡愁以其强烈的抽象情感在引领者我们,这也正让我们知道了我们前方是光明的。诗中表达了何其壮大的爱国情感,不禁又让我联想到的屈原!哎,他们可说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乡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的浓重的归属感,渴望回归“母亲”的回抱。当然在诗中不可掩埋的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即使在耄耋之年也不忘落叶归根回归祖国。

乡愁读后感5

那个叙写乡愁的诗人——余光中先生于2017年12月14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9岁。虽然他离开了我么,但是他的诗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一首《乡愁》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今,他走了,我们要继续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安土重迁的传统,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到了现在,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样子。穷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或许生存下来了,但是给这些人带来的心里影响却永远不会消失。人生若得幸福平安,谁愿颠沛流离?农民工们一年到头才能回一次家,过了年又得为了生活外出,因为家里的生活全指着他们啊!

我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爸爸妈妈只有每年过年才回来,我想他们,特别特别想。还有爷爷奶奶,都是七十多岁了,人生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我的父母和我却不能回去陪陪老人们,老人们缺的不是吃穿,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不高,请别用金钱来打发他们。他们需要的是陪伴。有句话说的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活着的时候要多关心他们,死了的时候要处理好后事。人的一生就这样完了,完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所拥有的,等失去的那一天,就只有一个人哭吧。

还有半个月就可以回家了,可以见到许久未见的爷爷奶奶,真期待这一天快些到来!


31603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