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800字读后感范文
推荐文章
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欢迎查阅!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一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位伟大的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大家并不陌生,相信大家读了这后都会有所感触的。
海伦凯勒的一生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她从小就失去了一切,但她的不幸没有让她放弃追求,她用她不屈不挠,坚强和乐观的精神,使她仍然努力的生活着,为此她注定的不平凡,却创造了奇迹。
在她六岁的时候,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使她走出了黑暗和孤寂,感受到了语言的奥秘,领悟出了知识的神奇。从此,海伦求知若渴,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盲聋人。
现在想想我自己,整天想着放学,抱怨作业太多,而海伦凯勒并没有抱怨上天对她的不公平,只是用顽强的毅力来克服困难!
这时,我想到了我学自行车的那段经历,刚开始,我就对妈妈夸下海口,一定要学会骑车,那我时只顾着好玩,根本没想到骑自行车会很难。一开始妈妈扶着自行车让我骑,可我怎么也是掌握不好车头,不是向西转,就是往东斜。终于掌握好车头了,我开始在妈妈的协助下慢慢行驶。突然,妈妈手一松,我摔了个仰面朝天,打击与疼痛使我决定不骑了,但是妈妈却说:“你这样一点耐心也没有,以后能有什么能耐!”听了妈妈的话,我捏紧双拳,决定一定要学会。可事实没我想的那样轻松简单。我连续摔了十几次,可还是不会骑,我又准备放弃了。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海伦昼夜练习发音的情景。是啊!比起海伦,我摔的这几个跟头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咬了咬牙,发誓这次一定要学会,不能放弃!终于,在海伦精神的鼓舞下,我学会骑自行车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是的,让我们像海伦凯勒那样学会感恩,走出困境,迎接挑战,对未来的世界怀着美好的希望与憧憬。那种永不言败、执着奋进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让我们像盲人珍惜视力一样珍惜我们的生命吧!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2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
故事讲诉了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因生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经历短暂的自暴自弃、失落悲伤之后,海伦很快地调整了心态,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在老师苏里文小姐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阅读,学会了感受,学会了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读到这里,我被海伦的不懈努力震惊了:“一个盲童居然考上了哈佛,怎么可能?”
成年后的海伦·凯勒积极投身到教育和慈善事业,通过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善良的心性去帮助更多需要鼓励和帮助的人。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首先是她的好学,值得我学习。
海伦·凯勒在幼儿时期就显示出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乐于模仿,“在六个月的时候,海伦就能发出你好的音,并且清楚地说出‘茶、茶、茶’,才出生没几个礼拜就会说话,真是太神奇了,我惊讶赞叹道。”在生病之后,海伦逐渐发现了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别,但是她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迅速振作,通过更加勤奋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劣势。在得知和她一样的聋哑人学会说话之后,她那颗好学的心促使她努力掌握语言表达的方法,最终她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启示:大千世界蕴藏着无数趣味,需要我们有求知的想法,借助知识的力量,去领略世界的奇妙之处。如何获取知识,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好学的心,愿意去了解陌生的事物,原意去学习未知的事物,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这件事情上。
其次是她的顽强,令我敬畏。
海伦·凯勒在幼年就遭到了命运的不公对待,失去了健康成长的机会,但是她并没有一蹶不振,消沉下去,就此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海伦也曾说过:“在不幸面前闭上眼睛也就等于闭上了思想和心灵。”
她顽强的努力生活,努力学习,努力用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海伦从一个只会“哇哇”a大喊的孩子,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又无数次的重新开始学习,终于学会了阅读,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她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海伦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盲童,但她却学会了几种语言,就算是我们正常人,也不一定能做到。”最终,海伦不但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而且成为了伟大的教育家和慈善家,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去鼓舞更多需要精神支持的人。
启示:人生道路上,从来就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面对一次又一次失败,只有一次又一次顽强站起来的人,才会获得最后的成功。屡败屡战般的顽强不屈,是守得云开见明月的必备品质,因为困难是困不住那些不断顽强突围的人的。
最后是她的乐观态度,让我折服。
海伦·凯勒虽然身体残疾,但她一直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读到这,我有所感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海伦·凯勒一样乐观,用微笑去面对生活,这样生活才会幸福。”在她发现自己不会表达时,她努力用行动与别人交流;在她感受到水的存在时,她非常开心,渴望以此方法获得对外界存在的感知。她也曾说过:“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奇妙,即使是黑暗和无声也是如此。”“是的,黑暗会令我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声音的可贵。”在她得知和她同样的聋哑女孩已经学会说话是时,她坚信自己也可以尽快学会说话。
启示:一件事情的好坏,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容易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最后的三天光明里,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把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当作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就好像我们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这样的生活态度会无比强烈地彰显出生活的价值。”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一本很有阅读价值的书。它让我懂得了要珍惜光阴,顽强拼搏,乐观向上,唯有如此,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过理想的生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3
一位命运多舛而又自强不息,一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并带给人类光明的女性——她就是海伦·凯勒。带着对这位伟大的女性的崇敬,我开始细细的品味起了这本不同寻常的书。
书中,海伦凯勒表达了对光明的渴望,并想象自己重见光明后会做的事情。第一天,她会凝望自己的老师和朋友,去森林远足,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第二天,她会去欣赏壮丽的日出,再去感受自然界的物质世界和人类的精神世界。第三天,她会在日常生活中度过,去真正的体会人们的生活。
这本书完整的概括了海伦凯勒奋斗的一生、思想的一生、自强不息的一生、感知与感恩的一生、不断寻找光明和不断传播光明的一生。其字里行间浸透着汗水、洋溢着爱、闪耀着的思想,就像作者生前那样鲜活而又令人震撼。
在散文的最后她不忘给健全人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受失明的灾难。”虽然她失明了,但她比任何人都要珍惜现在的一切,而我们呢,是过的那样的理所当然,把身边的一切都忽略了。海伦凯勒却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观看”大自然的一切。
也正是因为我们的理所当然,我们忽略了许多身边的美丽:春天,小草萌动的执著;夏天,花朵绚丽的绽放;秋天,叶儿飞旋的寂寞;冬天,雪花飞舞的美丽。这交替上演的四季又有多少人曾仔细的欣赏过呢?海伦仅凭触觉,她就可以获得那么多的欢乐,那我们这些所谓的健全人关注的是否也过少了些?
如同文中所说:“我们并不珍惜自己的所有,直到我们失去;我们并不在意自己的健康,直到我们生病——古往今来,概莫如是。”很多成年人都会感到时间过得太快,如果时光能倒流,他们一定不会再留下遗憾。可是,时间真的会倒流吗?所以,我们更要去学会珍惜,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这才是最好的生活准则。这是一种能将生命价值强调至极的态度。我们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活过每一天,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留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