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读后感600字范文

关键词: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读后感,荷塘月色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作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历来颇受人称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向来是重点讲解篇目。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荷塘月色读后感,欢迎查阅!

荷塘月色读后感1

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仿佛也漫步在那月圆之夜的清华园。他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是宁静的。

在作者笔下,一切都是美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深夜,荷叶在朦胧的月光下,散发着奇异的光彩和无限的魅力,置身其中是一种安逸闲适之感,没有白日中的喧嚣,那一抹月色,一阵幽香,身处荷塘,何尝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再看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样的虚虚实实,一“浮”一“泻”,在这恬静的月色中,又何尝不是一种清新之美?

在作者笔下,一切都是静的。“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作者以动衬静,寂静的荷叶荷花与蝉鸣蛙噪相结合。在这安静的夜里,这能依稀的听见几声蝉鸣于蛙声,在想那作者一人踱步塘边,即便是那样的静寂,在作者眼中也仍是一片的喧嚣,热闹。因为作者“什么也没有”,唯有的只是那复杂的情感和那时喧时静的心。

慢慢踱出那寂静冷清的荷塘,映入眼帘的便是作业的一种复杂心境。联系到作业的生活境况,那一幕幕的种种便浮现眼前。而这一切便都在这荷塘月色。

作者描述了荷塘的月夜美景,含蓄的抒发了作业的不满现实,渴望一种属于自我的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的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在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

荷塘月色读后感2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讲述了朱自清先生晚上去荷塘观景的事。作者先写荷塘,荷塘里有田田的荷叶,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紧之后又写了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先写静的画面,之后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接下来又写了月色,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先虚写又实写虚拟,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整篇文章借景抒情,在朦胧的景色中使人感到作者有淡淡的喜悦但又有些哀愁。

我读了这篇文章,开始闭着眼睛想象:荷塘边上,杨柳沙沙作响,清凉的微风拂过,荷花、荷叶轻轻地摆动。月光轻柔地撒下,那是多么美啊!

记得小时候去桂林旅游,一睹甲天下的美景,那真是名符其实。在那里我看到了无数工作人员在默默的保护着环境。世上有无数美景,但却有许多正在渐渐消失,就是因为以往我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才会有这可悲的下场。

今年年初,北京等地持续的雾霾天气,几百米的能见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主要的是,恶劣的环境危害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得咽炎、鼻炎、肺炎的人越来越多,据说雾霾天气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容易让人产生悲观情绪。而一到春季,我们内蒙古的沙尘暴也会肆无忌惮的去首都北京旅游观光。

作者在家门前就能看到荷塘美景,可我们此刻各地的名胜古迹,在旅游旺季垃圾也会成为一道“风景”。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做到把产生的垃圾带走,何来景区垃圾漫天。

为了这些美丽的景色不会消失,为了我们身边也能够有美景怡情,我们人人都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荷塘月色读后感3

今天我又一次阅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突然有一种回到学生时代的感觉,突然想到了我的语文老师——_陆爱平。我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陆老师给我们上这篇课文,他点名让我起来读。现在想来也许是我的名字中有一个“月”的缘故吧。可惜我把煤屑路的“屑”读成了“肖”的发音,那时我的普通话真是差劲。但是陆老师却并没有责备我,而是纠正了事。所以我倒也没有多少羞愧,有的只是感激。但这件事却让我记到现在,我想还会记到将来,记到永远的。到后来他能一气呵成地按照顺序给我们讲解古诗文,我开始有点佩服他并崇拜他直至受他的影响了。

再后来他跟我们欣赏课文《雨霖霖》,那是柳永的名词。读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这些很婉约的字句,我那时开始有一种对古诗词的朦胧的热爱。因为那时我们所处的年代是琼瑶时代,而我又特别热衷于琼瑶作品中的诗词。

因为感觉差不多,所以爱屋及乌了。但当陆老师讲到这样隽永的文笔是一种专门的文学流派——婉约派时,我才真真知道原来柳永真的和琼瑶阿姨是一派的。从此,我也就真的喜欢上了文学,虽然,我的这只是停留在欣赏这一层次上,但我还是要感谢朱自清,感谢我的语文老师——陆老师。

荷塘月色读后感4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来自朱自清写的著名篇目《荷塘月色》,读完这一篇文章之后,有许多的感受。在其中,我最喜欢其中的第五段了。

在这一段中,起先便开始由月光映入荷花开头,让人不觉的想象到了一个美丽的夜景,月光像流水一样静静的泄在荷叶上,把荷花照应着一样牛乳洗过一样的白,一切都好像梦一样,环绕着我们。之后,又把景物转到了四周,远光穿过高高的树木,洒在了荷塘中,通过月光的照射,路旁柳树的影子映到池塘的荷花上,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景色。

在这一段中,作者把所见所闻形象的描写了出来,静静的月光,勃勃的青雾,在月光照耀下的荷花,淡淡的云,树影和月影,这些景观处处显示着幽雅宁静,而这些独特的感受只有在独自处于夜晚的荷塘边才能感受得到,在这里,荷塘中的荷花与月色相互交融在一起,再通过一些周围的景物的烘托,为第六段在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做了铺垫。在这一段中,作者也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比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作者就用了通感的手法,从视觉转移听觉,形象的沟通了人的感官,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使文章更加的充实,更加的丰富。还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用一个“泻”字,以动写静,写出了月光的柔和,幽静,使读者身处于此环境之中。

332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