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初二范文(2)
还有祁瑞丰、胖菊子,这些都是中国的败类啊!而当我读到他们最后的惨状时,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当中国没有被侵略的时候,他们无权无势。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国、俘虏中国。他们知道只有凭借汉奸的贪婪以及中国腐朽的思想才能达到目的。这样便给了汉奸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汉奸们又意识到了是日本人给他们带来了钱与权,理所当然他们更加拥护日本人,而还没得到这些的,便会更使劲各种手段去讨好日本人,这便成就了中国汉奸前赴后继的情况。汉奸们对利益的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们直接通向死亡。
如果说汉奸是那个是时代所造就的,那么我想招弟、野求便是时代成就的“狗熊”吧--时代没把他们造就成英雄。作为大赤包的女儿,她注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极其虚伪、极其自私、不知荣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如何善良,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尽管高第没有学坏),她变了,变成了一个只会享乐、没有思想,不懂正义的女人!在妈妈的引导和妓女们鬼魂的日子中,她堕落了,她不再懂得爱惜自己甚至引以为荣。在妈妈的惨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个纯洁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变之前,招弟的任务是监视西洋人,她于这种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国人、英国人,还能弄得德国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俄国人,一股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的肉体已经国际化了。”正所谓时代造英雄,时代也可以灭英雄(那些曾经的英雄)。多少所谓的爱国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为金钱权利的诱惑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点一点地堕落!野求,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位有知识的爱国志士,可为了维持生计,给日本人做事,不得不陷入了两难境地,家离子散,钱先生说的好,他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坟墓。就连金三爷这种打过汉奸的人,就因生意的好转而渐渐喜欢起日本人……
四世同堂读后感4
想给这篇读后感写题目的时候,脑海中不停地闪现《北平无战事》这部书的名字,没错,读完此书我最希望的便是“北平无战事” 。我想老舍先生的这部书可以称得上巨制,不仅因其篇幅之长,更因其格局之大、气势之恢弘。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此书,但当时听书名我以为它写的应该是一个大家族内部四代人的家族故事,于是就没想着去读这部书。而当我开始读这部书的时候,我意识到这的确是一个家族故事,但,又不仅仅是家族故事,这个家族是当时中华民族的缩影,这个故事代表着当时整个中国的故事。书里的各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们对应的是当时社会上的一批一批的不同选择的人。所以,它说小也小,小到这只是小羊圈胡同里的故事;说大也大,大到这是整个中国在抗战时的故事。我认为这部书格局很大,我以前愿意读的书可能是痴男怨女的凄情故事,但这部书像一双强有力的铁手把我狭小的格局掰开,让我看到了国家、民族、世界。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具有代表性,我想说说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些人物,先是故事的主人公祁瑞宣,这本书写了大量祁瑞宣的内容,写他的选择、他的心理活动。我对祁瑞宣这个人物的态度是有些变化的,当看到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看到他渴望立即离开北平城去奔赴战场奋勇杀敌时,我深受振奋;当看到他为了整个家族的生存延续不得已必须选择担起肩上的担子,看到他为给家人挣口饭吃而去教书去做事,看到他被大赤包等人误认为是和他们一样的人,看到他多少次挣扎着在出城抗敌与承担责任中做抉择,我不由得为祁瑞宣委屈、难过、痛苦与无奈;当我看到天佑和瑞丰都因日本人而死,一家人饥寒难捱时,我好想大声告诉他:看!这就是你努力用沉默换来的吗?现在难道你还不出城去抗敌吗?不要在北平等死了,出城吧!但这时的祁瑞宣没有选择出城杀敌,而是继续的努力的尽量的维持这一大家子的生活,这时我对祁瑞宣有点气,我不懂为什么都这样了还不出去;当我看到祁瑞宣后来做起了地下工作,我想我和他的心情一样都舒服了很多,我为他找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为他可以真正表达自己的爱国心而感到开心。其实,我想在那个时代最最痛苦的一批人应该就是祁瑞宣们,他们接受的很好的教育,有丰富的知识,他们有赤诚的爱国之心,有深厚的国家观念,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在敌人统治的地方谋事。他们也渴望上战场奋勇杀敌,但责任永远的束缚着他们,他们走不了。他们因为有知识,知道自己更应该为国家做贡献,他们的责任心更强,他们想的更多,所以,他们最痛苦最纠结最真切体会到亡国奴的耻辱。在此基础上,祁瑞宣们又分出了两层,一类是祁瑞宣们,他们还是好一点的,他们无奈的选择沉默,但他们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所以他们内心深处还保留有最后的自尊。另一类是陈野求们,他们和祁瑞宣们一样饱受爱国与家庭责任冲突的痛苦,他们爱国丝毫不亚于祁瑞宣们,但为了生计,他们选择了出卖灵魂在日本人手下做事,他们只能一天天无时无刻地麻痹自己,变成行尸走肉。
四世同堂读后感5
看完四世同堂了,那个时代有很多故事。乱世出英雄,英雄有故事,可其实他们每个又那么普通平凡。小说以祁大爷一家为人物线索,以他们的家小羊圈胡同为地点线索,被日本人侵占的北平为大背景,讲了朴实人民群众在被侵略时的故事。小羊圈就七八户,祁家时祁老太爷辛苦劳作攒下的家业,有一个儿子,做布匹生意,前两孙子瑞宣瑞丰是教书先生,小孙子瑞全还在上学,重孙瑞宣名小顺子,重孙女妞子,民国被罢免却沉迷官道冠秋荷还有他大老婆。穷苦热心李四爷,知识厚重的钱诗人,车夫小崔,忘了做什么的长顺,还有嘴坏心善的白警官。
日本人来了,冠家认为是天大好事儿,民国政府不识英雄,可新政府需要人,大老婆带着女儿奔走,终有一官,风月所长,自己疼爱的小女儿被带坏,风月所长终被日本人杀害,大女儿参与地下组织,日本投降后与祁老三在一起。
祁家,祁老太爷虽不做什么事情,但也是重要人物,爱国有原则虽然思想有些旧,做布匹生意的儿子没承受住日本人侮辱,跳河了,留下多病的妻子,祁老三受不了在北平为日本人统治,在大哥支持下,逃出北平,加入了地下党,祁老二在妻子挑唆下投机取巧,讨好日本人,谋取官职,大哥危难时不管不顾,自己遇难时投奔大哥,妻子跟富贵跑了,自己也因日本人死了,瑞宣也想走,可有一家老小要照顾,抑郁不得志,在钱老爷子及瑞宣引导下在北平内做地下文字工作,最后,老三回北平,妞子饿死,日本人降。
钱老爷子二儿子疑似开车撞死10多日本人,钱老爷子被冠秋荷举报,入日本人大牢,生病的大儿子被日本人打死,妻子送大儿子入土时自尽,月余,钱老爷子回到小羊圈,神志不清,在李四爷瑞宣等邻里帮助下恢复神智,把儿媳妇及孙子托付亲家,自己一人退为北平暗处,做精神指引,后入狱,日本降,归。
李四爷为维护乡里被日本人打死了,小崔为劝瑞丰求入狱的瑞宣,开车送瑞丰赴日本人组织的会议,被滥杀。
这是部市民生活的小说。
同样题材,巴金写的感觉就不同。从文学作品来看,巴金的精神生活过的比老舍的好,可能物质生活也好,宣扬同样的东西,给人的文字感觉是不同的。巴金享年105,病逝,老舍应该是自己原则离开的。
四世同堂读后感6
暑假时,带着孩子去老公单位,无意间看到老公柜子里的一本《四世同堂》,于是随手翻阅起来,看到首页我标注的日期,我突然想起来,这是在2011年那时大家都特别喜欢在当当网上买书,说这个网站上的书便宜,于是我也就跟风在网站上买了五六本,回来之后感觉还不错,这本《四世同堂》就是当时买的其中一本,这本书我之前看过两遍,但是今天看到后,它依然吸引着我,于是我那半个月,一有时间就沉浸在老舍为我塑造的那个世界,仿佛自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旁观了世界的沧海桑田、变化多端,与书中的人物共同历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当阅读完书籍中的最终一句话,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却依旧萦绕着众多的感叹。
《四世同堂》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主要讲述了在北平沦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胡同中各色人物的遭遇。经过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实的为我们表露了在战争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再现了那段满目疮痍的历史。
阅读这本书籍时其中的汉奸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个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颠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权势的诱惑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为日本人做事,例如以往拳打汉奸的金三爷,最终却因为日本人带来的生意好转而对他们心生感激,甚至还出卖了钱默吟先生,这前后之间的转变,令人唏嘘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认为总有一些东西比生命还重要,那就是祖国,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自我的初心、不能丧失自我的气节、不能背弃自我的祖国,因为国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国才有家,国家强大,我们才能和平幸福。
结局的一句“起风了”,虽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时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的国家也最终一步步历经了那些坎坷挫折,从沉睡中苏醒,变得繁荣富强。历经风雨才能见彩虹,风雨之后便是晴天,黑暗之后将是黎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满怀期望,相信正义和光明总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