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后感初一800字5篇
《镜花缘》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镜花缘读后感,欢迎查阅!
镜花缘读后感1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自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 “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 “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该书主要内容是: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镜花缘读后感2
“《镜花缘》——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花了十年的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中涉及到了许多学问:琴、棋、书、画以及灯谜、占卜、星相。它在小说中征引浩博,也包含了许多新奇的思想、创意,在我国小说中占一席之地。
作者李汝珍用幽默而辛辣的文笔,讽刺了那些里表不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斯文的“绅士”与冒牌儒生:
在“白民国”中,那些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竟然把孟子的名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成“切吾切,以反人之初”。这样不学无术之小人,还视钱如命,尽想着占便宜,真是标准。
在“两面国”中,人天生两面脸,对人一面,背着人又一面,而且对人的那面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衫旧衣的人,就冷冷淡淡。一旦人们揭破了他,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性。
“白民国”“两面国”固然可怕,但我认为,最虚伪的就是“
在“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聪明正直”“德行皆儒”的金匾,人们也都穿着儒巾素服。他们行为举止斯文,但实际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他们酒足饭饱后连剩下的小菜,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是用过的剔牙仗也要放在袖中反复使用…
呵!假斯文!
而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君子国”。“君子国”是一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唯善为宝”四个大字,而且“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
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儿的人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这正与当时社会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苞苴盛行的情况进行了对比、讽刺。
走出书本,其实人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看似光彩美丽,却有虚伪的一面。但若将我们更加单纯、朴实,那一定能不假斯文,做真君子!
镜花缘读后感3
明清时期已有一些先进思想启蒙,在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可见一斑。
红楼梦中有贾宝玉有言:“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镜花缘》里写:“灵秀不钟于男子”
书中百位仙子个个聪慧机敏,明艳动人,才气口才可比过男子。女子形象稍有差异,但都是至孝且有才气。武则天旁边的官员上官婉儿对花中“师、友、婢”的一番话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原文)上官婉儿道:“所谓师者,即如牡丹兰花、梅花、菊花、桂花、莲花、芍药、海棠、水仙、蜡梅、杜鹃、玉兰之类,或古香自异,或国色无双,此十二种,品列上等。当其开时,虽亦玩赏,然对此态浓意远,骨重香严,每觉肃然起敬,不啻事之如师,因而叫作‘十二师’。他如珠兰、茉莉、瑞香、紫薇、山搽、碧桃、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之类,或风流自赏,或清芬宜人,此十二种,品列中等。当其开时,凭栏拈韵,相顾把杯,不独蔼然可亲,真可把袂共话,亚似投契良朋,因此呼之为‘友’。至如凤仙、蔷薇、梨花、李花、木香、芙蓉、蓝菊、栀子、绣球、罂粟、秋海棠、夜来香之类,或嫣红翠,或送媚含情,此十二种,品列下等。当其开时,不但心有爱憎,并且意涉亵狎,消闲娱目,宛如解事小鬟一般,故呼之为后婢’。惟此三十六种,可师,可友,可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