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范文(2)

关键词: 阿q正传,阿q正传读后感,阿q正传读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精神胜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

一位机关干部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心中一定想:“总有一天,你“下”了,我“上”了,你就会栽到我手里……”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传至今。

一个孩子看到父亲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父亲的管制不准吸烟,便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精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阿q正传读后感5

我记得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还有赌博事件,阿Q应对的策略是“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最令人不忿的是欺负小尼姑,还说的“有理有据”——“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当然,得到的回应也颇为解气——“这断子绝孙的阿Q!”而事实也是如此,不过岑导演在影片中用了一段反讽的结尾,说是阿Q虽然死了,但不想小尼姑所说的那样断子绝孙,还说据考察家考证,阿Q是有后代的,还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我想这段的“依据”应该是那句“儿子打老子”吧!细细琢磨,调戏小尼姑事件倒像是从前的“霸凌”现象。在我小学的时候,常常听说初中的一些“小流氓”会和小学的一些“小小流氓”“联合行动”,去和低年级的学生要钱!噢,他们管这种行为叫“收保护费”,这是比较“正规”的“有组织有纪律”的行动,还有一些“落草为寇”单独行动的,他们管这种行为叫“割草”行动。“很荣幸”,本人也曾是被“割草”的对象之一,不过幸运的是“割”我的“小流氓”还有些良知(也可能是初次“割草”没什么经验),当我告知他我没有钱的时候,他并没有对我拳脚相加,放了我一马。这就又让我想到包贝尔主演的一部电影——《我的青春期》(我私下里称为《赵闪闪成长记》),其中有一幕“霸凌”的桥段,后来在“四大天王”(大伟、二娃、三愣、四猴)的帮助下,赵闪闪成功要回了“血汗钱”。正如人们常常说的“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阿Q不就得到了惩罚嘛!

至于阿Q的恋爱,完全是直男到极致的表现。当然,并不是说直男不好,但也得分场合看情况,否则就是为国家单身数据“做贡献”(此言仅针对想脱单的人群)。“中庸”这个词不仅用在学术上,也可活学活用到感情上嘛!

谈到此处已接近尾声,不妨说说令人愤恨的地保老爷。倘若光读文本还无法直观感受他的可恶,他简直就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他的“惯例”就是找阿Q要钱,二百文,四百文,越要越多,贪得无厌,为官不仁,必招天谴。真是恨得我咬牙切齿、怒发冲冠!唉,人情事须得“人情”来呀!无可奈何之处,唯有水倒流。由此我又想到《骆驼样子》(我私底下称为《祥子堕落记》),“三起三落”着实能打垮一个人的精神,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邓先生。

引用朱栋霖先生的一段句:“‘生计’‘恋爱’和‘革命’,是阿Q人生的‘欲望三部曲’。”阿Q的生存原则:自轻自贱、自慰自欺和怕强凌弱。“大团圆”或许可以和《药》一起品味。

阿q正传读后感6

阿Q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阿Q语录”。“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我和你困觉”等等,诸如此类,语出雷人。尤其让人们难以忘记的是“精神上的胜利法”。记得学习此篇时,老师为我们留下了讨论讲解的作业,我当时还将“精神胜利法”美化了一番,现在想想真是“无知者无畏”啊!其实这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也是这个原因,阿Q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这是鲁迅对国民性批判的整体把握,有“退守”“惰性”“巧滑”“虚伪”“麻木”“健忘”“自欺欺人”“卑怯”“奴性”和“无特操”等。茅盾先生对阿Q也有一段经典的言论:“我们不断的在社会的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中也不免带了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怠于饰非的心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有。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诚如沈先生所言,即便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阿Q相”的人物也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它成为了人们性格中的一部分。不可否认,我也有这样的一些毛病,尤其是在初中至读大学之前这段时间最为明显。好在大学是个更大的空间,它让我们见识了更广的空间,也让我们触摸了更深的领域。尽管人性在后天的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阴暗的一面,但良知和规矩始终会束缚恶魔的獠牙。

既然有阿Q这样的人,就避免不了分析原因。曾几何时,我们在分析阿Q时将一切都归根于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是个动荡的年代,虽统称为民国,但军阀势力割据一方,今日你打他一拳,明日他扇你一巴掌,如此往复,百姓苦不堪言。再加上封建势力的愚民策略,大多数中下层民众无心关注国事也无力为国操劳,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即便是有人知晓一些上层的变迁也是一知半解,根本没有理解其实质。文中的“假洋鬼子”“赵太爷”“举人老爷”等就是假革命真剥削。而阿Q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丑——畸形的人。他的生活是“苟活式的生存”,“也是‘私欲中心’的人格系统及其生存方式”。他的所谓“自尊”是通过“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这样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获得的。

 

阿q正传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阿q正传读后感700字

阿甘正传观后感600字

初中读后感范文600字5篇

我的信念读后感600字

史记读后感600字高一

观后感读后感700字高中生5篇

童年读后感600字四篇

人际关系读后感600字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最新范文5篇

悲惨世界初中读后感600字范文

35488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