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昆虫记读后感佳作
推荐文章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昆虫记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昆虫记读后感1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从小到大我读的书都是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之类的书,因为童话里的世界是虚拟的,是不会让人伤心的,美好的。可是老师最近突然让我们读一本科普读物,并且还要写读后感。我思来想去,决定读《昆虫记》这本书。《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里面详细介绍了很多昆虫的本能,劳动、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刚刚看上没几分钟,我就被里面的情节吸引住了,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小动物也是很聪明的,很可爱的。比如说在第三篇文章里,石蚕为了躲避水甲虫的袭击,巧妙的运用了金蝉脱壳的方法,顺利的躲避了水甲虫。从这件事中大可以看出小动物的聪明智慧了吧!
如果告诉你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的话,你会不会因为不相信而自己亲自去做实验看看呢?答案是:不会。因为你爱美,怕被蜜蜂蛰。可是法布尔却会这样,他会因为不信而去做实验,用事实证明一切,总比我们瞎猜要好得多吧。法布尔的这点是我们比不上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法布尔有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的勇气和毅力。
《昆虫记》让这么一个不爱看科普书的我爱上了科普书,法布尔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反而知难而进,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所付出的精神。法布尔教给我的我将会永远记住,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有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的勇气和毅力,严谨的科学精神,还要坚持不懈,不断奋斗,这样才会成功。”
昆虫记读后感2
在《昆虫记》中,有美丽的孔雀蛾、防不胜防的寄生虫、清理尸体的碧蝇、贪吃的卷心菜毛虫、像柴堆的柴把毛虫、可爱的松毛虫、住在地下的斑纹蜂、生生不息的黄蜂、吃蘑菇的甲虫、擅长咬的白脸螽斯、会发光的萤火虫、辛勤的蟹蛛、有毒的狼蛛、网像迷宫一样的迷宫蛛等各种各样的昆虫。
在这本书中,法布尔观察昆虫时是那么的认真、仔细,把昆虫的世界描写的生动有趣,而且详细介绍了每个昆虫的特点,让我们对昆虫们有了新的了解。
其中,最让我感到新鲜的,是有关昆虫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我所遇见的一切昆虫,虽然也会去怜悯它,但因为不了解昆虫的习性,并且没有深入地观察它,也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它,因此,对于昆虫的感情我并不了解。但在这本书里,昆虫是有感情的。首先,成千上万的孔雀蛾用它仅仅两三天的生命去守候被法布尔抓住的孔雀蛾“公主”;还有,工蜂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不是亲生的黄蜂宝宝;蜘蛛妈妈们用尽最后的一丝力量去帮助孩子们出生;最令我深思的是,在写寄生虫的章篇里,法布尔写道“与昆虫的寄生相比,有时候我们人类的做法反而更让人难过呢。因为昆虫,无论它们自己有多么狡诈,永远不会把诡计用在同胞的身上”。
是啊,昆虫也是有爱的,昆虫也是有感情的。他们和人类一样,只不过是更为娇小的生命罢了。有些时候,人类更应该向昆虫学习:应该尽心尽力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照顾孩子,而不是把自己不想要的孩子抛弃在街上;此外,还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所有的孩子,就要像对待自己家的孩子一样,对待所有的老人,也有像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应该同胞之间相互有爱,而不是自相残杀……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爱,昆虫的生活中也充满爱,但我们在某些地方需要向昆虫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昆虫记读后感3
我觉得,《昆虫记》就是一本奇迹。他记载了众多种类昆虫的方方面面,摆脱了十八、十九世纪人们对于昆虫的了解只停留在标本的局面。这本书,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当时人们对各种昆虫的认知和了解。
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生命的敬畏,更能体会到他对科学的执着。正是因为他对自然科学的喜爱与执着,法布尔才能耐下性子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园里,追逐一个个细微的身影,并乐此不疲。
突然一下,许多对科学热衷的身影,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我看见居里夫人在破败的实验室里忙碌着,爱因斯坦在瞑目思考着质能方程,达尔文奋笔疾书的背影。正是他们对科学,对真理的热衷,才开拓了人类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