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活着读后感800字范文(2)
福贵是一个英雄么?是的。他是一个英雄!而困苦是他最亲密的“伙伴”,伴随着他从一个阔少爷走到一个下田耕作,为生计发愁的庄稼人,也伴随着他从徐家浩大家业、人丁兴旺,走到最后只有一头名叫“福贵”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这一生究竟要历经多少磨难,才能把心与身投放回天地间,而人究竟需要多强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这些从天而降的沉苦负担。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儿?很多人追问。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还在寻找的路上。
“人是为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余华如此说道。人活着,若被赋予沉重的意义,那总有一日会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残得形如枯搞。人简单地活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他人而活,因为命运能够轻易地从我们身边剥夺一切。我们亦可能在某一天变得一无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属于自己的。于是书中说:“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福贵经历了他父母的死,他儿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儿、女婿、孙儿的死,变得孑然一身,他有时伤心,但他说过更多的是踏实。因为他的亲人全都先他而去,再当他死时,他便谁也无需担心了。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而他还活着,在经历风浪悲痛之后。旁观者也许会认为他是幸存,可他是真真实实地活着,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义。
作华自序说《活着》亦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读着《活着》,泪不在面颊上,不在眼眶里,而是静静地汇成小溪,流淌在殷红的心尖上。书中历史场景下的福贵与村民们浓缩成千万农民百姓的缩影。那人民公社与大跃进,真切地重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见了百姓们的无奈和百姓们在看到家中锅与粮食均被充公却不能置一言的血泪。生计与粮食全被公家收走,则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权,这是我们而今城市人体会不到的苦,而饥饿似乎离我们更遥远。余华给我们展示了几十年前真实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需要读者去探寻的含义。
自己沉淀不够,写到此处或可收笔,而过几天再听一听福贵讲他的故事,体会活着的意义。
怅然若失的我斗胆引书的结尾为尾——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暗降临。”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义的最好归宿。
活着读后感4
《活着》講述的是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爲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隻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随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這一切,又一次引起了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人隻要活着,就有希望。人隻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但是似乎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人在苦難中堅強地活着。
我們可以說,福貴老人是樂觀、達觀的,他對生活充滿着一絲可憐的希望,他對苦難命咂届o的接受,甚至是忍受,但這也悲哀顯示他精神上的逆來順受。他已經被苦難壓平了,他的活着幾乎失去了活着的價值。但這也使他看淡了苦難,學會同情的眼光看世界,這是一種活着的态度。才會出現最後的福貴花了很多錢卻買了一隻老牛回來,到風燭殘年之時,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還會和作者平靜的講述自己的一生。
不久前發生的5·12四川大地震,無情地襲擊了一個古老而又頑強的國度——中國,在這一瞬間,四川人民曾經栖息的地方成了一片廢墟;也就在這一瞬間,多少個鮮活的生命悄然而逝,一個個生命奇迹的創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
活着读后感5
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爲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爲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爲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爲,他的命邥棉D了。沒想到,命呷绱似D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于年老,一病不起。爲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終于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爲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面這些災難還隻是開頭,我爲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情也随着書的情節動蕩起伏。福貴,命哒媸遣桓R膊毁F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蕩,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紮。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邉又校YF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爲艱。當饑餓來臨時,鄰居們爲争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爲救縣長的老婆産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邭饪偸墙蹬R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随着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爲他們從此可以結束悲慘的命吡恕5酉聛恚也唤悬c責怪餘華,爲什麽要把人家寫得這麽悲慘。
女兒因生産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的接着來,最後,隻留下了福貴。最後,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态。我猜測着,餘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隻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隻要活着,就有希望。人隻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可以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可以照出我們自己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爲此書适合再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