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小说故事有感600字左右作文
推荐文章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水浒传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水浒传读后感1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很多好书,最喜欢的一本就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一部杰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愤怒地揭露了封建朝廷的腐败和官吏的罪恶,展示了北宋时期我国农民悲惨的生活。他塑造了一批不甘压迫、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和伟大力量。
故事中有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他们替天行道、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仗义疏财、平等互爱。
梁山好汉唯一可惜的事就是奸臣当道,宋江、卢俊义等人都被毒酒害死。从原来的一百零八名好汉,在班师回朝后到二十七人,我们应该向不愿做官的好汉学习急流勇退,这样才不会和宋江他们一样遭到毒手,而是换来了快乐舒适的生活。
在这本书里有足智多谋的吴用,有能飞檐走壁的时迁,有武艺高强的林冲……可我最喜欢的还要数武松,他打死了再景阳冈尚未还百姓的猛虎,为民除害,又杀死了恶霸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哥哥武大郎报了仇,让我感受到了兄弟之情的宝贵。武松还帮助“金眼彪”施恩把蒋门神从孟州城打跑了,可蒋门神一心想要报复武松,最后却还是得到赢得的下场:被砍下了脑袋。
《水浒传》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水浒传读后感2
水浒传是一部神奇又真实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了受封建王朝压迫的农民起义军,反对官兵的轰轰烈烈的故事,其作者施耐庵用尽一身心血而写成,书中主要故事为梁山108位好汉为了反抗朝廷而干的事业,以及归顺朝廷后所立下的战功。
梁山最大头领宋江本是一个押司,后因杀了出尔反尔视财如命的王婆惜,被朝廷追杀,但因祖宗有吩咐,不准他落草为寇,故而迟迟不上梁山投奔,后因被官兵追得无路可逃,被逼无奈,只好上山投奔各位绿林好汉。
梁山大将林冲本乃80万禁军教头,因得罪了官人,被骗入白虎堂,坐了牢,后因押送的两位官人受了高俅的吩咐和钱财,打算在野猪林结果他,幸好花和尚鲁智深及时赶到,又用禅杖一刀劈断了一棵大松树,让二位官员一定好好照顾林冲,不然后果就会像这棵树一样。这才使林冲平安到达目的地后只得投奔了梁山,成为投奔梁山的第一人,后来梁山还招纳解珍、解宝、吴用、朱武、杨志、鲁智深、戴宗、李逵、孔亮等英雄豪杰,他们让官兵“百战百败”、“全军覆没”,还抢了官兵们的大小海鳅船。
书中主人公宋公明(宋江)一心想被朝廷招安,可两次都被梁山上有意见的兄弟破坏,第三次朝廷诚心诚意地收服他,后来梁山好汉为朝廷所用,被派去打方腊战斗中,108位好汉为了保宋江,都英雄地牺牲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军就这样被灭亡了。
水浒传读后感3
寒假中,我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了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我深深的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只花了六天时间就读完了全书。梁山泊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到,《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一百零八个英雄的描写,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的一次农民革命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水浒传》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内容,揭示了阶级压迫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书中写了高俅这一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丑恶和腐朽的本质。同时,还写了另一类剥削者,其中有如西门庆等,他们是地主恶霸,有财有势,交结官府,骑在人民头上,作恶多端,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书中通过象鲁智深的反恶霸,林冲的受凌辱,宋江的被迫害,武松报杀兄之仇等等,他们都是由于受迫害而不得不起来反抗,汇成一股狂波巨澜,奔向梁山泊。因此,《水浒传》反映了农民阶级想摆脱压迫和剥削的强烈的革命要求,歌颂了农民起义,赞美农民革命斗争的胜利,赞美农民革命的英雄人物。
另外,我感到,《水浒传》还成功地刻划了不同性格的人物,书中一百零八个英雄,有三十多个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其中尤以林冲、李逵、鲁智深、宋江、武松等人性格刻划最为鲜明。作者描写了鲁智深的凌强助弱;林冲的忠直纯朴;武松的仗义刚烈;石秀的机警伶俐;阮氏兄弟的义胆包身、武艺出众等等。这些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水浒传》的结构、情节,很有特色。全书连为一体,但某些章节又相对独立,独自成篇。书中语言洗炼、明快、生动,富有节奏感。我感到,这些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