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700字读后感

关键词: 李尔王读后感,读李尔王有感
戴衔0 分享 时间:

《李尔王》经常被称为莎翁“最伟大的作品、他戏剧中最好的一部”,如果人们被迫不得不失去莎士比亚所有的作品,只保留一部,也许大部分最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的人会选择保留《李尔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李尔王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李尔王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读完这本书后内心感受很深,所以想把我读后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李尔王》主要讲述了:年迈的老国王李尔,决定把他的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但他决定要根据女儿们语言表达对他爱的程度来分配每人所得的那一份国土。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虚伪的二女儿里根,尽说些甜言蜜语来骗取父王的欢心,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却说:“我只爱我的父亲!”李尔听了不高兴,觉得考狄利娅并不爱他,于是就把国土分给了另外两个女儿,将小女儿流落他乡。

李尔分完国土后轮流住在两个女儿的王宫中,可谁知两个女儿得到父王分配的权利和地位后原形毕露,并恶毒地对待她们的父王,最后甚至将他赶出了王宫。

无家可归的李尔,开始思念小女儿对他的爱,但自知已无颜面对考狄利娅。此时,考狄利娅已成为法国的王后。得知自己的父王被姐姐们赶出王宫后,决定把父王接回自己的王宫并为父亲报仇,于是带兵出征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

邪恶战胜不了正义,最终,考狄利娅胜利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说过的谎言终会因时间验证。撒谎的后果是残酷的,我们都要诚实待人,不能像书中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样欺骗自己的亲人,否则将会受到惩罚。

李尔王读后感2

“父亲,我爱您胜过自我的眼睛,整个空间和广大自由,超越一切能够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这是李尔王的大女儿高纳里尔的表述。

“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觉到的欢乐,仅有爱您才是我的无上幸福……”这是二女儿里根的表述。

多么娓娓动人的口才,说得李尔王心花怒放,将财产给了她们,然而她们真有如此爱她们的父亲吗?不,她们对爱的告白其实是对金钱的渴求,她们对亲情的表述其实是对财富的欲望,她们对父女情的理解其实是被利益蒙蔽双眼的表现。

而李尔王最珍爱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的回答却是“父亲,我没有话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嘴里;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然而李尔王却所以大怒,与她断绝父女关系,难道他这个高高在上的君王竟不习惯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吗?难道他这个父亲对亲情的理解也只是语言的动人、表面的华丽、不断满足虚荣心的奢侈,毫无真情实感吗?

时间证明了一切,两个女儿排挤他,冷落他,仅有被他遗弃仇视的小女儿考狄利娅来关心爱护他,最终用她的生命换回了她“真正”的父亲,弥天大谎破灭了,此时美丽诱人的言语成了万恶的根源。言语的诱人,言语的“伪装”,言语的“虚假”历历在目,痛之入骨。回想当时肯特公爵的劝阻是正确的,他甚至用生命作为代价对他说道:“有人不会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可并不是无情无义!”而此刻已回天乏术了。

当肯特公爵被逐出国家领土时,曾对李尔王的两位大女儿祈愿道:“……愿你们的夸口变成实事,假树上会结下真实的果实……”可谁都了解人们的虚荣心永远会携带着虚伪与丑陋,夸口不会变成实事,假树上永远不会结下真实的果实。

李尔王读后感3

李尔王是声名显赫的大不列颠国王,生有三个女儿,于是他决定将国土分赐给她们,以爱为考验。李尔王被大女儿二女儿的甜言蜜语迷惑,而三女儿虽实话实说却被逐出本国,有肯特来阻止,却无果,幸法兰西国王将其娶为妻,方止。然而葛罗斯特也遇到了小儿子迫害大儿子的事,他也被蒙在鼓里。之后发生的事才让李尔王认清两个白眼狼女儿的真面目——她们不赡养李尔王,对李尔王破口大骂,欲削减李尔王少得微不足道的卫兵。他疯了,身边只剩下小丑、肯特、葛罗斯特与埃德加,(其实是那个被害的大儿子,乔装扮成乞丐)最终,小女儿让医生治好父亲,并班师攻打大不列颠。话说那两个歹毒的女儿,为了争抢埃德蒙,两败俱伤,双双损命。当大不列颠快回归了,小女儿于牢中被害,李尔王也随之死去,跟随李尔王的肯特也忧郁而亡。

书中的李尔王虽有些糊涂,但也是人之常情,并且他知错回头。而两个女儿则无情无义,手足相残,唯利是图,忘恩负义。小女儿却十分孝敬,有情有义,令人称赞。其他忠臣以肯特为代表,都使我分外感动。此书最终的结局十分悲惨,孝魂忠魂俱去了,令人心伤。

3664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