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荷马史诗有感美文佳作

关键词: 读荷马史诗有感美文,读荷马史诗有感佳作
戴衔0 分享 时间:

《荷马史诗》以扬抑格六音部写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它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荷马史诗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有两部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前者写了为荣誉而战斗的英雄众多形象,后者写奥德修斯战后归家路途艰辛,以及归家后维护家庭而战斗事迹。在古代,部落的战争本就是为了掠夺财富、奴隶和家畜而引起的。《伊利昂纪》第一卷开篇就是阿基琉斯的愤怒,王者阿伽门农触怒了太阳神,祭司的女儿被阿伽门农霸占,为了消除灾难奉还祭司的女儿,阿伽门农却又将阿基琉斯战利品、床伴抢夺,阿基琉斯感到这是耻辱拒绝参战。导致了联军的节节败退,原因阿基琉斯退出来战争。

在战场上冲锋在前,表现最为勇敢,起到了表率作用的英雄们自然就能分到更多的战利品。另一方面,古希腊的基调是人本主义,重视个体生命,珍视个人价值,英雄主义盛行。特洛伊战争就为这些英雄们赢得荣誉供给绝妙的舞台,为了荣誉能,够分到物质财富,展现自我的勇力和智慧,赢得不朽的名声。阿基琉斯明知自我在战场上将死的命运,可是他义无反顾的选择战争。当他的挚友帕特罗可洛斯在战场上被赫克托尔杀了时,听到噩耗的他似发怒的狮子悲痛交加,他乞求母亲赐予战甲,他要重登战场,他要把赫克托尔撕裂,要让特洛伊城变成坟墓,就这样由于战场勇者出现,形势迅速转变,万军之中他才是王者、霸者,浓烈的英雄主义气息,高涨的复仇情绪,却也将这位英雄拖入战争深渊,几无退路。

赫克托尔父亲的眼泪,读到此处不由使我叹息。我叹息特洛伊的勇者,军队的统帅战死在阿基琉斯的枪下,转瞬间战争形势大逆转,无数的生命横死沙场。他的尸体是在老国王向阿基琉斯的乞求下返还的。当赫克托尔与希腊联军交战,他预感到特洛伊将要毁灭,对妻儿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境沉重,但他控制住自我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史诗中他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杯具色彩。

荷马史诗读后感2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的埋葬了自己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后者也只集中描写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大量"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后感3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荷马史诗》无疑是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发展史上不同城邦为寻求发展壮大发动一场场战争从而产生的悲剧。

这一悲剧色彩在特洛伊战争中体现的犹为明显,斯巴达国家的终身帝王制膨胀了阿伽门农对权利的欲望,他妄想征服整个希腊王国,权利使他不顾亲情,甘心用女儿做奠基石的他终于在赢了特洛伊战争凯旋而归的当晚被妻子用浴巾和斧子杀死;阿里基斯为了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毅然决定了参加对特洛伊的征伐之战,最后被人射中了后脚踵而死;帕里斯拐走海伦王后引发了斯巴达与特洛伊之战,懦弱的他最终不仅没有保住自己冲动而来的爱情,在被太阳神赋予力量射死阿里基斯之后,他也被另一个斯巴达将军用毒箭射死;赫克托耳身为特洛伊的大王子,肩负着为整个国家荣誉而战的责任,面对阿里基斯的挑战,明知敌不过却还是要出城迎战,明知结果唯有一死,他却只能安慰妻子,尽力帮她安排好退路,结果也毫无疑问地,他最终死在了阿里基斯的剑下,他的老父亲深夜到敌营乞求带回他的尸体......

36655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