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读后感800字
《红高粱》是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创作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主要描写抗日战争期间,“我爷爷”余占鳌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以及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高粱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红高粱读后感1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透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作者着重歌颂一群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群。“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他们之中,有余占鳌,有刘罗汉,也有戴凤莲。
其次,当我们应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莫言用他独特而强悍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文体安排,在高梁地里生动深刻地展现了那一时期的血与泪,强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现一代人,演绎也什么是伤与痛,什么是真实与历史,什么才是人生,怎样铸就自己的一生,没有思想与作痛相溶合的摸爬滚打,怎能造就一部传奇。
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述,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比较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红高粱》上描述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在那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
记不清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反映现实的。过去的历史是血淋淋的历史,是无数双眼睛见证的,像记忆中的烙印一样。无法磨平,更不允许篡改。尊重事实是人最起码的良知。
红高粱读后感2
这是个发生在中国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故事,整个故事是由红嫁衣、红盖头、红轿子‘红高粱、十八里红酒、和烈士的鲜血组合而成,虽然是一个平凡地故事,但却透露着一种永不熄灭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敌时的英勇无畏,故事的每一个场景和每一个人都有着最自然地纯真和质朴,看过之后会让人不由而然产生一种感动。
红色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一个颜色,十分具有中国人传统的特色文化,寓意也非常明显,红轿子、红嫁衣、红高粱等等都是与红色有关,而红色不仅是有喜庆的意思也有一定的血腥之意,整个电影像是在讲爱情故事又像是在讲战争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在影片放了很长时间女主人公却没有说句话,只有靠她的表情、动作、眼神来了解,这种引人入胜的手法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而当男女主人公对望时产生的那种浓浓的情感最让我为之感动,一个眼神就让所有的人明白,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来描述,那种情感也许很平凡很羞涩,但在我看来这才是最真实、最热烈的情感。也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青年男女之间不能够自由恋爱,结婚就必须是父母指定,没有任何恋爱自由,让他们饱受了当时社会的压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而在女主人公开口于她父亲的争吵可以看出她也是一个倔强的女子,想摆脱掉这种残酷的命运,勇敢的在与命运抗争。 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线索是红红的高粱酒,此酒也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每当作坊酿出了一批新酒,就要行酒礼,敬酒神,感谢上天对他们的恩赐,这些都显示出了他们的淳朴与善良,懂得知恩图报,而由于机缘巧合,使的“我爷爷”独创了制作好酒的方法。再到最后由于要报仇却没有武器,就想出用酒去炸,人员伤亡损失惨重,牺牲了更多无辜的生命,酒的暗红与鲜血混合在一起……在影片结尾时,在那一片血染的深红中,高粱地里响起了“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首歌,最后是作为背景音乐,淡淡的衬着,却让我有了流泪的冲动。那歌声带着黄土地的苍凉感,配上满眼的血红,脑中浮现中铁塔一般汉子看着妹妹踏上天边之旅的孤独和沉默着的深切的痛。随着这首歌的淡去,"娘,娘,上西南,高高的大路,足足的盘缠,娘,娘,上西南……"--"我"父亲高亢童稚回荡不绝,让人为之感动。
红高粱读后感3
《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或许是更加真实的角度去诠释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景象都用来描绘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三天后新娘回门,与余占熬在红高粱地里激情相爱。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镜头渲染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它的激情洋溢夹叙夹议的叙述,不断来回颠覆和穿插倒置的时间线索,它所塑造的集土匪和英雄于一身的充满野性生命与创造力的人物,它的民俗文化与民间精神的狂欢式的张扬,它对现代和当代历史的原始真实的追思和逼近,它的抒情诗一样急速前行而又美丑交错的语言,都造成了地震一般的效果。它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中国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野性的生活,爱就真爱,恨就真恨,大爱大恨,大生大死,唤起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所具有的那种漫溢的激情、漫溢的野性和漫溢的自由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