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有感最作文

关键词: 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有感
戴衔0 分享 时间: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857年首次出版。他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

本来这是本经典的名著,上学的时候看过了,可是一点感觉也没有。

但是现在再看一遍,却感触颇多。

爱玛,一个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幻想的美女形象,在我眼里她也是一个普通的良家妇女形象。对于社会和时代的大道理暂且不说,关于对爱情的追求,我还是很认同的,我想,每个女人都对会浪漫和风花雪月以及至真至纯的爱充满了幻想,甚至努力去追求,这没什么错,对于这个她不是可怜的,起码,她还是存在着这些思想,热烈而急切,起码比那些安于平淡和平庸生活的女子要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后我为什么认为她可怜。可怜之一,她没有为了这份难得的激情和梦想去努力追求,而是一味的在婚姻生活中默默隐匿自己的情感,当然,她也试图在呆板平庸的爱人身上寻找过,稍微的暗示过,可是对于追求两个字还差得远呢,殊不知,这中隐藏会使得这份激情愈演愈烈,甚至只好用谎言维持。

可怜之二,对于深深爱着她的夏尔,她遇到了这样一个自以为获得了爱玛全部爱的男人,他并没有时刻关注爱玛的精神需求,甚至荒唐的以为爱玛生了一种病,想到用各种方法去治疗甚至换个环境去疗养。她爱玛遇到了一个多么愚蠢的丈夫,即便他深爱她。

可怜之三,自认为是初恋的罗多而夫,自认为被她俘虏了的莱昂,这两个男人又是这么的不值得爱,可是,在这份久久隐匿的激情下面,谁还能有理智来判断值不值得这档子事呢,所以,遇上了这样的男人的爱玛,不是不可怜的,也许也是必然的。

不过,这本书也让女人认识一下自认为的爱情是多么的一厢情愿,傻瓜,那不是爱情,也许,爱情,它只有存在幻想里才不至于破灭,永存。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

这两天在工作之余,阅读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被女主角艾玛坎坷的爱情之路深深地震撼!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艾玛,在修道院长大,阅读了很多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爱好音乐,绘画,刺绣,想过上流社会一样的生活。在对爱情还存在种种幻想的年龄,她嫁给了一位平凡的医生——包法利先生,她以为包法利先生就是她充满幻想的白马王子。可在婚后不久,艾玛就发现包法利的谈吐庸俗,行为邋遢,与他无法进行交流。包法利也理解不了艾玛的思想。他因为爱她而将她宠爱的过份,他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她的要求,他以为艾玛很幸福,可他永远都不知道夫妻之间还少不了思想沟通。艾玛期盼的浪漫的爱情与现实平凡乏味的包法利爱情相差甚远。她郁郁寡欢,尤其在参加一场舞会后,包法利认为艾玛需要换个新环境。

为了让艾玛散散心,包法利带她到巴黎听歌剧,偶然地又遇见了莱昻,二人像干柴遇见烈火,此后艾玛变得十足虚荣,也为了留住莱昻在身边,她对他宠爱有加。在她的两段婚外情中,艾玛被投机商利用,欠的债利滚利,在收到法院传票后,艾玛到处借钱,也包括她的两个情夫,可他们冷漠的拒绝了帮助她,艾玛彻底崩溃了,服毒自杀。

我觉得包法利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他虽然医术水平不高,但他心地善良,早出晚归的看病,对艾玛付出全心全意的爱,对家庭是个很负责的男人,错只错在和没有共同语言的人结婚,而他本人的木纳,不解风情实在无法满足心思细腻,满怀浪漫和充满“小资情调”的艾玛。艾玛一直在追求她理想中的爱情,而她最初的选择就已经错了,现实向她证明她最后是赔了自己又折兵。她不满足平庸单调的爱情,而她所追求的爱情也许只能存在幻想中。

现实中的爱情,如果两个人情投意合,我想还是平平淡淡的好,毕竟细水长流嘛,不要像干柴烈火很快只剩下了灰烬。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3

《包法利夫人》,在我刚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对她的评价是四个字:害人害己

可是现在,当我将手指放在键盘上的时候,却觉得这样似乎有些不公平。

所以,还是先来回忆一下这个主人公的一生吧。

童年没有母爱,开始的时候因为失去母亲悲伤欲绝所以去了修道院。可时间久了,伤痛总是会被抚平的。想必她天生不会是个高雅的人,也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所以她在离开修道院的时候自然也就没人对她有所留恋。可以说,修道院的生活并没有提高她的修养。

离开修道院后,她与父亲呆在农场,照理说宽阔的农场应该让她的情操得以陶冶,可她却对农场的生活毫无兴趣,反倒是一心追求精致的生活。本来我对这种行为有些看不惯,但仔细想想这也无可厚非,年轻的女生总是有梦的,在生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追求一下精致的生活,期待一份刻骨铭心,浪漫温馨的爱情又有什么过分的呢?

36815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