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读后感日记周记
《小妇人》小说的背景是处于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期间,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就已普遍存在的贫富差距和社会弊病以及各个阶级的道德标准在书内也有反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妇人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小妇人读后感1
《小妇人》写的是梅格、乔、贝思、艾米四个姐妹度过的平凡而又欢乐的日子,她们与妈妈相依为命,爸爸在远方,仅有节假日才能回来看她们。在这段日子里,四个姐妹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劳里、布鲁克……姐妹们成熟了,她们经历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
最近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写的《小妇人》,它虽然是一本书,但我却在里面明白了许多道理。
《小妇人》写的是梅格、乔、贝思、艾米四个姐妹度过的平凡而又欢乐的日子,她们与妈妈相依为命,爸爸在远方,仅有节假日才能回来看她们。在这段日子里,四个姐妹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劳里、布鲁克……姐妹们成熟了,她们经历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
她们美丽善良。圣诞节的时候,她们没有想着自我收获礼物,而是想着用自我的零花钱给辛苦劳作的母亲准备礼物;在母亲的提议下,她们还将自我的圣诞节早餐送给穷苦可怜的一家德国人;在以后的生活里,她们更是多次对这家人伸出了友好的援助之手。
她们勇敢坚强。在马奇太太离开家去照顾军旅中生病的丈夫时,四个女儿勇敢地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照顾彼此,做父母坚强后盾的重任;三姐贝思在得知自我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之后坦然勇敢的应对死亡的人生态度更是让人动容。
这四个姐妹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她们在这段日子中,改掉了许多缺点,她们互相爱护,互相谦让,虽然有时也控制不住自我,会闹些小别扭,但很快就和解了。甚至有一次,贝思患上了猩红热,差点被夺去生命,妈妈又去了远方。是两个姐姐细心地照顾她。贝思患病时,梅格和乔寝食难安,担心着妹妹,连最小的艾米也十分焦急。骨肉亲情真是太伟大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当学习这四个姐妹。有一次,我看见一对年纪很小的兄妹在抢一根跳绳,争着要玩,谁也不服谁。一个在那端,一个在这端,一人拉住一头,抢得面红耳赤。对于这种现象,需要的不正是这种骨肉之间互相爱护的精神吗
读了《小妇人》,我学到了很多道理。总有一天,我也会像这四个姐妹一样,成为一个懂事的“小妇人”。
小妇人读后感2
家里有四姐妹:追求高贵时尚却又温柔善良的大姐梅格,骚动不安却又对家人关爱有加的二姐乔,弱小多病却能勇敢应对死亡的三姐贝思,以及优雅自私却颇得人爱的小妹艾美。四姐妹虽然长相不一样、性格各异,却都深爱着彼此、关心着彼此,也深爱着她们的家人和朋友。
她们热爱生活。她们努力工作、关心家人、喜欢与朋友相处,她们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在每个节日为彼此准备礼物。二姐乔发现邻居家男孩劳瑞形影孤单后,亲自拜访劳瑞并邀请他和姐妹们一齐玩耍,姐妹更是热情友好地将劳瑞视为自我的好朋友。
马奇家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四姐妹人见人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这一切都离不开她们的母亲马奇太太那绝妙无比的教育方式的。她们的母亲是慈祥的马奇太太,父亲马奇先生为了报销祖国,选择随军当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马奇太太毫无疑问是一位极为称职的教师。她慷慨无私,乐于助人,不轻易动怒,感恩生活。在孩子们眼里,她不仅仅是一个好妈妈,还是她们的知心大姐姐。孩子们喜欢向马奇太太吐露心事和烦恼,而马奇太太也不负重托,总能给予她们很好的意见和帮忙。
马奇太太在丈夫随军参战之后,用自我瘦弱的身躯承担家庭职责,独自照顾四个女儿,辛勤劳作而从无怨言。虽然她们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马奇太太还带领女儿们去资助更为困难的人们。正是她的大爱无私的行为感染着孩子们,帮忙她们成长为更加善良的人儿。
无疑,马奇太太的“计划”是成功的。女儿们都如母亲所愿,收获了自我的感情和幸福。三姐贝思虽然因为健康原因,早年夭折,可是她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在家人的深爱与祝福中幸福度过的。
《小妇人》的书已经读完。合上书本,放在枕边,我的脑海里全是马奇一家幸福开心、其乐融融的画面。在我的身边,十岁的大女儿和17个月的小女儿睡眠正酣。我俯身在她们稚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亲爱的宝贝,妈妈不苛求你必须要功成名就或是出人头地,只期望你健康平安成长,将来能像马奇姐妹们一样获得幸福、欢乐、简单、知足的人生,爱你!”
小妇人读后感3
马奇家的女孩虽然家里贫寒,但她们却对任何事都有进取乐观的态度。小说强调了她们的个性与尊严,但也表现出她们的自我表现约束,而独立自强是这四个女孩的共同特点,她们总是在不停地找出自我的缺点并努力改正,并从中获得了幸福与欢乐。
大女孩梅格,她愿为感情甘于贫困,我喜欢她不为金钱所诱惑的性格和淑女风范。二女孩乔,她无拘无束,我喜欢她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不移的决心。三女孩贝思,她的恬静,使她做任何事都毫无怨言,我喜欢她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德。小女孩艾米,她很坚强,把扶贫当作自我的信念。她们的梦想与命运不相同,但她们都找到了自我最好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