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600字初中
《人类简史》是2014年11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该书在2012年以希伯来文出版,然后很快就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所瞩目,而且引起了一般公众的广泛兴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类简史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类简史读后感1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一部重磅作品,讲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作者从人类起源讲到智人末日,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自己的视角。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摆脱历史,选择另一种可能。那么本书究竟带来了哪些有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是历史的发展有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最初只是非洲一个毫无影响力的种族,而数百万年前基因偶然突变,人类在随后的几百万年内进化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起初还只是个小教派,罗马皇帝偶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因此强力支持,借此机会一举成为大教派;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的。
其次是关于快乐的思考和追求。如果从牛羊的观点来看待农业革命,就会发现牛羊演化的成功是没有意义的。濒临灭绝的野生犀牛和被关在小格子里变肥、等着成为鲜美牛排的肉牛相比,谁更幸福?显然,肉牛这个物种虽然在数量上大获成功,却无法安慰那些单独个体所承受的痛苦。对于像是牛、羊、智人这类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来说,演化上的成功对个体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呢?随着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起来大获成功,个人的苦痛也是随之增长。历史发展的动力似乎不是“提升人类福祉”。
再次是关于奢侈生活的陷阱。人类最初过着采集生活,生活资料丰富,后培育小麦过上了农耕生活,种植小麦使得人类可以定居下来,不必四处打猎,看似过上了安稳日子,但小麦几乎成为了唯一的食物来源,使得人类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影响。一开始人类只是希望吃的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但最后累计引起的效应,就是让远古的采集者花上整天时间,在烈日下挑水务农。人类看似总是在追求更加轻松舒适的生活,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阅读本书使我们了解到的不只是冷冰冰的历史事件,而是跟着作者重新思考了我们的生活,这也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
人类简史读后感2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但今日,世界舞台上为什么只剩下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特丹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们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谟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人类简史》是一本试图写清人类历史的书,它的关注点不是国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类,人类是怎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走向生物链的顶端,而人类又要走向何处。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而是类似于外天空史学家,正在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复盘。
在作者看来,人类历史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另创新局。
数万年前,地球上并不只有一种人类,尼安特人是一种和智人基因类似的人类,而在认知革命后,尼安特人以及其他许多种人类都遭到了灭绝,而罪魁祸首就是智人。人类为了生活,为了取得更多的食物,残杀动植物,残杀自己的同类。
人类在农业革命的过程中,有了文字的出现,开始记录事实和数字,而人类的残暴更加严重,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一直在上演。
当今设备属于科学革命阶段,人类产生了各种文明,各种主义,发明了多种武器。而这些并没有改变人类的残暴,人类为了资源还是在继续地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了生态危机。也在与同类进行战争,造成人类死伤无数。
生态危机可能危机智人本身的生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严重污染、大量动植物灭绝,自然的不平衡会不会造成人类的灭绝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知晓,自然界已经开始向人类报复。
最后,引作者最后一段话,简洁的表明他的观点:
“此外,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我们的交通工具已经从独木舟变成帆船,变成汽船,变成飞机,再变成航天飞机,但我们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前往的目的地。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样使用这些力量。更糟糕的是,人类似乎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不负责。我们让自己变成了审,而唯一剩下的只有物理法则,我们也不用对任何人负责。正因如此,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读后感3
大历史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涵盖各行各业、各种族各国家,横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地域,更难的是要把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串联在一起,从中分析出可能的因果。
《人类简史》是关于人类整体的历史,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到现代化文明的高度发展,前后历经二三十万年。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人类完成了一项项伟大的壮举,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发达。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宇宙史中不可磨灭的亮点。而人类却并非必然出现的智能,倘若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突发的事件,没有无数代的辛勤贡献,如今占据地球的恐怕是另外的物种。
了解历史,尤其是去除细枝末节的主干,去除血肉的骨骼,才能更好的辨明方向,凝聚力量,使偶然成为必然,使人类更强大。
《人类简史》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时至今日,这个40亿岁的自然选择系统却面临了一项完全不同的挑战。在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努力改造生物。他们打破自然选择的法则而丝毫未受处罚,就连生物最基本的原始特征也完全不看在眼里。诞生于2013年的CRISPR—CAS 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运用到定点敲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简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间的传递。
2016年,我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团队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植入了人体,中国也成了世界上首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这表明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临床研究已然拉开了帷幕,而早在其一年之前,来自中山大学的中国科学家已经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人类胚胎细胞并将成果发表在Protein & Cell上。
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在婴儿出生之前运用这样一个过程消除严重遗传病基因,可以有良好的治疗效益。但其他人认为,这样的工作已经跨越了道德界限。事实上,很多遗传学家也认识到,胚胎基因编辑研究中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和负面的社会影响。
1、胚胎本身已经是一条新生命的开始,而从胚胎中提取实验用干细胞导致胚胎死亡,有亵渎生命的嫌疑。
2、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的基因是可遗传的,这具有极大的潜在危险性,而且可能造成的结果仍然未知。
3、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果得以允许对人类全体伦理观念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进而造成倍的甚至成指数级的伤害。从胚胎基因编辑开始逐步放松底线甚至允许克隆人的研究,将极大损害人类社会的基于伦理关系的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