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作文600字读后感(2)
幸福是要自己去争取的,成功是要自己去巩固的,人只有学会积极主动的去努力、去奋斗、去拼搏,那么才会得到自己该得的东西,相反,一个人要是只想着不劳而获,那么就会体会到一无所获的悲哀和狼狈。再者,一个人千万不要对侥幸的事情心存幻想,更不要只会守株待兔、固守教条,不然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说,还会被反噬、被索取,然后失去更多已有的东西,这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守株待兔读后感4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对这位守株待兔的宋国人嗤之以鼻,忍不住笑他傻,笑他痴。而我却恰恰相反,另辟蹊径,想到了“傻人有傻福。”
《对牛弹琴》这则寓言本来是用来讥讽听者的,但是却被毛主席拿来讥讽弹琴者。你明明知道听者是牛,你还坐在那里弹琴给牛听?岂不是弹琴者愚蠢?
所以,我也想学学毛主席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守株待兔》来个反向思考。
爸爸前几年在温州打工,主要是给温州私人皮鞋厂做皮鞋。那时温州有许多私人皮鞋厂。爸爸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有一位“机灵鬼”很早就在温州皮鞋厂打工做皮鞋。温州那些大大小小的私人皮鞋厂有兴有衰。古人说:“三十年河东又河西。”现在科技发展迅速,这句古语应该变为“三年河东又河西”,有时甚至“三个月河东又河西”也不是奇事。当甲厂经济效益上升的时候,“机灵鬼”就来到甲厂打工;当甲厂衰落而乙厂经济效益上升了,“机灵鬼”又马上跳槽来到乙厂打工。没有永开不败的鲜花。总之,“机灵鬼”就这样不停地跳槽,哪里有利就向哪里靠;哪个皮鞋厂的工资高他就跑到哪个厂里去干活。由于他长期打工都是做皮鞋,所以他做工精细娴熟,技术水平一流,所到之处,鞋厂老板都极力挽留,舍不得放他走。他哪里肯听老板的再三挽留呢?当老板挽留时,他就讨价还价,要求增加工资。老板的利益原则就是赚钱呀,当厂里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怎么会给他加工资呢?老板当然只能选择忍痛割爱啦!
就这样,他总是甲厂跳到乙厂,乙厂跳到丙厂,追求高收入。“机灵鬼”的外号因此而得名。一贯喜欢求变的“机灵鬼”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些私人工厂当时总是把那些打工仔的工资压一个月才发放。因此“机灵鬼”虽然机灵,但一年下来的平均工资并不高。更重要的是,他只追求利益,对主人没有忠诚可言。
若干年后,“机灵鬼”当然也有一些积蓄。有一年“机灵鬼”回家过春节,看着他那个穿着派头,也的确像个很有钱的人。邻居有个“傻二愣”,为人忠厚老实,想跟着“机灵鬼”出去打工。“机灵鬼”二话没说,就将“傻二愣”带到温州做皮鞋。
一开始“傻二愣”跟着“机灵鬼”在一家效益很好的皮鞋厂打工。“傻二愣”跟着“机灵鬼”学习做皮鞋的技术。当“傻二愣”学好了技术,这家皮鞋厂的经济效益却日簿西山,越来越不景气。“机灵鬼”邀“傻二愣”一起跳槽,可是这“傻二愣”就是傻,偏要来个“守株待兔”,继续坚持在这家皮鞋厂上班。“机灵鬼”跳槽走了,“傻二愣”更加卖力。“机灵鬼”抽空来看望“傻二愣”,摇摇头自言自语:“傻二愣”真是傻的可爱,工资那么低,干活还那么卖力!
“傻二愣”在这家皮鞋厂一干就是五年。厂长对他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帮他物色了对象,成亲后,还养了个胖小子。可是“机灵鬼”呢?至今还是打光棍。
“傻二愣”夫妻俩都在这家皮鞋厂打工,儿子在家跟着爷爷奶奶。俗话说,快手不贴帮手,“傻二愣”的积蓄越来越多,在县城还买了房子,买了车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后来“傻二愣”的孩子在县城进高中了,老板对“傻二愣”说:“回家带孩子读书吧,我资助你在县城开一家皮鞋店,一边卖皮鞋,一边带孩子读书。”
再后来,“傻二愣”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而“机灵鬼”才刚刚骗了个“二手货”回家做老婆。
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守株待兔”的“傻二愣”是不是“傻人有傻福?”
守株待兔读后感5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相信小朋友们都听说过吧?这个故事讲了:一天,一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看到一只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死在树桩上。农夫因为白白得了一只又大又肥的兔子,从此他再也不愿意干活了,每天守在树桩旁,等着再有兔子来撞死。结果他的田地长满了野草,他却再也没有见到过兔子的影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通过努力就轻松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惭愧起来。我学习古筝已经两年多了。开始时,我非常愿意练琴,每天半个小时的练琴时间我从不耽误,练得我手都起泡了。听着一首首简单小曲子从我手下熟练地弹出,我真是太得意了。可是,慢慢的,随着级别的升高,曲子越来越难弹了。每次上课,听着老师给我们示范弹奏着那样优美的曲子,我羡慕极了,真想一下就蹦到十级。每天练琴时,我经常会因为曲子难弹就干脆不弹,而只是练习早就熟练的简单的曲子。我还经常坐在琴边发呆,想象着我练到十级的样子——一首首高难度的曲子从我手下弹出,再难的技巧也不是问题,优美的曲子让多少人为我叫好。我天天只是这样空想, 却怎么也不愿意练琴了。
直到现在,很多和我一起开始学琴的小朋友,都已经远远超过了我。我不就是那个“坐在树桩旁等待兔子的人”吗?我也像他一样,不愿意通过努力,就想或得成功。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