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励志读后感6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中篇小说,描述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的故事。这部著作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认可和好评,同时它也带给我们很多感悟。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精彩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
距离我上次读完一本书已经过了三个月,我在微博里寻找新的书单,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在书店里选了三本书——《了不起的盖茨比》、《钝感力》、《一九八四》。
我最近一直在读渡边淳一的书,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红城堡》和《失乐园》,两部对于性和爱情之间的淋漓尽致的描述,让我对性有了重新的定义。因为这两本书,我在前两个月中对于性和爱情的概念浑浑噩噩,过度的追求性,失了自我。但一旦清醒,我会重新审视它们之间的平衡。
《钝感力》这本书是我在找渡边的书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给我的,等我读了之后再来谈谈感想,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关于它的。
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耳熟能详,我身边的朋友都听过它的名字,但很少有人读过它,以至于我没办法和别人讨论我的见解、看法。
有人问我是不是比尔盖茨,我觉得很好笑。但事实上,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比尔盖茨的传记。
它就在我的手边放着,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我喜欢的句子用铅笔圈了出来,准备整理到本子上。我刚才看了它一眼,想知道是谁译的它。我在某APP上刷它的点评时,我看到有人说我买的这个版本是翻译的最好的。
这本书流传到日本,译者是村上春树。村上春树对它的评价极其高。对于这一点,我不能说不敢苟同,至少我还理解的不够。我看了所有关于这本书的点评,希望某些评论能帮我理清思路或者能够解答我关于这本书的一些困惑。但细数下来,没有几个评论能让我激起半点兴趣。
唯一记得两个点评,其中一个就是夸我买的这个版本翻译的好,我暗自庆幸。另外一个则是说,不明白为何村上春树对这本书的评价如此高。
对于村上春树的言论,有一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这种小说阅读原文是最佳选择。因为翻译会改变它原有的意思,或是有的地方无法完整的表达出来。读者不能深刻理解或是根本就无法理解这本书的奥妙。我自己也只是略懂一二。
关于这本书,我只能把我的拙见表达出来,如果有任何错误,请谅解。
我读了两遍,看了一遍电影。电影挑选了主要的情节,但却将整本书以2D的形式完美的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画面感,让扑面而来的奢华和欢乐直达眼底。
读一遍的时候,我并没有读懂,看了其他人的影评,更是大失所望。想起开头村上春树的序言,我决定将这本书认认真真的再读一遍。倒不是说我第一遍没有认真读,这就像在做阅读理解。我想起上学时期,语文老师说过,做题的时候,不要只读一遍。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对于这句话谨记于心。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开心,从开心到压抑。开心是因为,第二遍解决了我第一遍读完时的困惑,压抑是因为这本书本身。
你可以说这本书是关于爱情的,也可以说它是关于友情的。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盖茨比很傻,我觉得他傻是因为我想不会有人像他这样做,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为了一个不值得爱的人。黛西爱的只有她自己,或是她只是爱慕虚荣罢了,她就如金丝雀一般让人喜爱但又恨不起来。
正是因为有了黛西,我们才能看出来盖茨比的伟大。原谅我的文笔匮乏,时隔两月有余才继续这篇文章的叙述。在我看来,这篇读后感还不如我初中写的作文。但太久不曾接触,不曾写读后感,难免生疏。对于故事情节我时刻谨记于心。对于这本书,我可能会像村上先生说的那样,反反复复要读个几遍。第一遍读下来,一知半解。第二遍读完,已经了解了大概的轮廓。
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它的描写足够细致,对于景色,对于人物。不知不觉间仿佛置若其中。
这篇读后感先在这里结束,后续我想我会对它重新整理。我也希望这篇作为的我的第一篇,能给我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会在今后写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吸取教训。多学习,多看,多做。为我这条人生路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2
今天读完了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经济进入空前繁荣,物质丰富。盖茨比出身平民,一战后他通过贩卖私酒和等不太光彩的手段,经过五年的时间成为爆发户,摆脱了贫困的家境,跻身富豪的上流社会,开始了夜夜笙歌、花天酒地的生活,实现着自己的梦。
但是,他的梦还缺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他心中的女神黛西,当他还是一个穷小子的时候认识的富家女孩。那时盖茨比本来想逢场作戏,可是在和黛西交往的过程中深深地爱上了她,明知如飞蛾扑火但不能自拔,也使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配得上黛西的人。在盖茨比暴富后找到了黛西,她已和一个富豪结婚,盖茨比竭尽全力想要争取回黛西,但是他们之间毕竟不是一个阶层,他的女神实际上是一个自私、拜金和贪图享乐的人,作为传统的富有阶层是不能和盖茨比这样的暴发户风雨同舟的,在一场阴差阳错的车祸发生后,盖茨比被枪杀了。
黛西的住宅和盖茨比隔着一片海湾,在黛西家的码头上总有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盖茨比每夜都对这盏绿灯出神的遥望,“绿灯”是盖茨比夜夜守护的梦想,是他一生追求的幸福,他向绿灯伸出双臂,他想伸得再远一点,伸得更远一点……
盖茨比的梦破灭了,代表着美国一代人梦想的破灭。
今天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迅速丰富,可是我们代表梦想的绿灯在哪儿?它破灭了吗?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3
看完盖茨比的遭遇,不禁为他感到唏嘘不已。当他还是一个穷小子时,却不合时宜的遇上了一个上流社会女子黛西,并把她作为一个理想的追求对象,到头来却是一场空,真情变为了俗物,甚至当盖茨比撞了黛西后来的丈夫的情妇时,黛西竟然把责任毫不犹豫的推给了盖茨比,盖茨比后来被杀后她也不为所动。盖茨比把爱情想的过于理想化了,任何东西都不能太过于理想化和程式化,必须与相应的现实相结合,更何况是在那么一个充满颓废感和无目的感,人们传统的信仰已经不复存在的美国。
每个人都必须有理想,理想是一个人努力和奋斗的动力,没有理想,大部分人都会被内心的那种原始的慵懒和惰性给拖垮,加上浮夸的环境,会使自己变得玩世不恭,也会失去原来的那份纯真。有理想终究是件好事情,但理想必须引导你走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不断根据现实的变化来不断修改理想,使理想更加切合实际,符合情理。一旦现实与梦想出现偏差,那么理想就像一个失去了的磁性的指南针,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就完全只凭借你自己的感觉与方向了,你接下去所走的方向也许都会是错的,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毫无疑问的,你会买一只新的或是借一只,总之你不会再去用那一只指南针了,具体到一只指南针,大部分人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但一旦抽象到人的理想,人就不那么容易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人大多都不想放弃自己已经为之奋斗过一段时间的理想,人们害怕改了之后仍然是错的,但是,不要忘记你改变了一次,就表示你又多尝试了一次,殊不知那一次的改变就正确了呢,你明知自己已经定错了方向,却因害怕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尝试,这不是得不偿失吗?与其一味的错下去,还不如主动的寻求不同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方向,机会不是用来随便浪费的,而是用来给又准备且又能够理性思考自己的人来不断提高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