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小学读后感600字(2)

关键词: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弟子规小学读后感600字
福臻0 分享 时间:

这可是我求了妈妈好久才买的呀。本来是要向同桌炫耀的,现在却要借给其他人。借还是不借呢?犹豫中,同桌却说话了:“他不会借的,要是我,我也不借!”我这时才发现同桌说的话有点对,一支新的笔,谁不爱?还真有点不想借。可是,如果不借给他,不就像我昨天没借到笔那样难受了吗?哼!我才不像你这么小气呢!

想着,我赶紧把笔递给郭全,还叮嘱他:“要小心用啊。”他点点头,充满感激的说:“谢谢你!”从此,不管谁问我借东西,我都会借,因为我体会到了借不到东西时难受的心情。通过这件事我感悟到,问别人借东西时,如果别人不借,不要埋怨他们,或许他们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别人问我们借东西时,我们有的就一定大方借给他,否则别人会很难过的,可能下次我们再问别人东西别人就不借给我们了。如果没有也明白告诉他,好让他再问别人借。就像老师说的:“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4

每天放学后,回家的路上,我总是抱着一本挚爱的书,那不是小说、散文,而是《弟子规》,这本我看得最多的书。

《弟子规》是一部针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全部都是需要身体力行的内容。

老师说过,《弟子规》可以略读,但我还是忍不住细细品读,那每个三字韵语都教育了我太多。我记得最熟的一小段是:“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刘备训子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也是这个意思,指有些事情不能做,当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无疑是给父母丢脸,那么作为孩子就有亏欠了。同时给了我深深的警醒: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自己承担没有错,但是我们更是代表自己的父母,作为人子决不能给自己父母丢脸,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更是要为自己和父母想想,脑子清醒做该做的事。

“亲爱我,孝何难。亲赠我,孝方贤。”这句是天下子女们都应该知道的,人与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一般家庭中,父母对子女都怀有与生俱来的爱;但在有些问题的家庭,父母跟儿女关系并不融洽,甚至有深刻的冲突,不管是哪种,作为孩子都应该有思想地孝顺父母,这就能展现子女的道德水平了。论父母对自己怎么样,我们都应该宽容善良地对待父母。更是告诉我们孩子:要孝敬父母,哪怕你觉得父母对你不那么好,但,他们毕竟是父母,你无权选择父母!

《弟子规》是我的老师,他教育了我各种“不能”和“必须”,我看完了这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蚂蚁,我仿佛瞬间长高了一大截,肚子里的墨水更是多了不少:及时改错误、尊师孝父母、未真勿轻传、长者先幼者后……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我们孩子要需要懂得好多,但是这些却极其重要,因为只有做到这些才是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文明中国人,这更是我看了许多遍这本书的原因。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5

学校的读书节让我有了一次机会接触《弟子规》。品读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来,竟能编出如此圣明的书来。原本一些同学还说是因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学校才会要求我们朗诵。其实不然,学校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许就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我们应该学会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百善孝为先。或许现在的儿女早已无法做到像古人说的那样“出必告,反必面。”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要我们去做事,我们应该赶快行动,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为父母效力;父母教导我们时,应该恭敬地听而不可以随意打断他们,要将话听进心里;我们犯了错误,父母责备,应当顺从他们并且承担过失,不能顶撞他们,让他们伤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那么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做孝顺父母的人!


44854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