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600字初一作文(2)
推荐文章
每次读时总有所感悟,却不知道是什么。联系现实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个园区的千千万万来自基层的群体,而这其中也应当包含一个我。每次在紧张忙碌的车间,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总是看到每张年轻面孔后面单调、机械、无趣的工作,以及还并不可观的收入,再想远一点,是一个个极易敲碎的梦想。我吧,又或许多少比他们强一点,在这个异地他乡耕织自己的梦想。我想,先前我也错了,正如沈所说的,我们并不是可怜的生,也不是无所谓的生,无论是在自然上,还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担负有各自的一份责任的。虽然面对生活的“寒暑”的来临,我们比某些人更感觉严厉,但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样就逃避生活,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就放弃为儿女,为父母,为命运梦想所作的应有的一份努力。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自己,是应当感觉庄严自豪的,在别人,应当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宽广些,或许我们只是历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们可以选择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爱、去吃、去喝,像生命无法把握的水手,永远勇敢有力,像沦落风尘的妇人,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希望。
读后感600字初一作文4
沉浸在如镜般的湘江上,心中泛起点点涟漪……
只有以心读过《湘行散记》,才能彻底走进作者的内心。作者沈从文原本是一位军人,随着军队辗转各地后,尝尽了人世间的苦,也阅尽了人世间的黑暗。在他心生厌恶后,便踏上了文学创作一途。
作者沈从文虽然后来几乎都待在北京,但在他笔下最纯美、澄明的,却仅有自己的故乡。或许,在他的记忆中,也只有自己的故乡之地——湘西,是最美好的吧。也或许如其人所说:“当过兵的人,活着回来,就回到了故乡。这也许也是当时人们的悲哀吧。
《湘行散记》这一本书,如一面明镜,揭露了当时社会水手,妓女等底层人民的低贱,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一文不值,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那些人的悲哀,但当你看到最后,你一定可以明白沈从文的——他是在赞扬这些人的美好品质。那些水手每天的工资仅有1毛5,在世人眼中他们或许是卑微的,低贱的,但通过《湘行散记》,我却看到了他们的另一面。有些人,是重情重义的,例如水手牛保,他对着一个妓女,却生出了真实的情感,甚至离别时,也是依依不舍。
而这些水手,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勇敢无畏。这些水手,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却作为水手的尊严看得比性命更为重要,就算是三九寒天,只要船卡住了,他们就会光膀子跳入河中拖船;就算是惊涛骇浪,只要船长一声令下,他们也会二话不说跳入冷彻人心的江中。而这儿,可正不是一种崇高的大无畏的精神吗?
《湘行散记》这一本书诉讼了人道的黑暗,却也映射了人道的伟大与坚强,这是本可歌可讼的史诗
读后感600字初一作文5
操着粗话的汉子呦,缥缈的橹歌嘴边来。山连山,水连水,歌声竟被那群山清水挡回去了,河边的洗衣妇羞红了脸,掩面接上了橹歌,歌声不歇,水波漾不止,湘西是桃源罢!
沈从文1934年还乡的笔下,给了我这么个朴素美好的想象。先生这此还乡记下湘西的故友、湘西的水手、湘西的夜、湘西的流水……十几年未回湘西,故乡仍未如何变——却又变了,那人有的走了,那镇换了个面……为什么呢!
人还是那么地朴素大方,可那大笑背后藏着的尽是心酸!就那水手们,十六年前沿河的码头,有一半停着高大的运油船。宽平的河面,整齐的码头,来往的水手船上朱砂、水银、苎麻、布匹……装得满满当当。不说那白天有多么人声鼎沸,就是落日余晖剩余一片深紫时,浮荡的催橹歌声,是如何壮丽稀有。可瞧瞧十六年后!各河沿岸破烂不堪,船被绑在一块,标着“此船出卖”。水手买船!何等凄凉!当年大方爱笑的精悍作文青年呦,现在成了要为货物分量争吵的骨瘦如柴的小子了!为什么?是什么把这桃源搅得这般不好!悲愤过后也只能无奈地感叹句:“时间造化弄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钢铁大船扬帆启航,谁还用小破船运货?这是“人生”的苦味,欲望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们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了他们生活上应有的那份哀乐。人总得看开,所以他们又大笑起来,只是有些苦。
30年代面临的,几十年后仍在面临,你看那中国南边的某条河上,曾经渔民放一群鸬鹚入水,在竹舟上撑蒿,光着脚、卷着裤腿,黝黑的双脚、嘹亮的嗓子一动、一吼,水花飞溅,歌声朗朗。一会鸬鹚跃出水面,被绑住的脖子卡着新鲜肥美的鱼。这属于江南出神入化的“鸬鹚捕鱼”,还不是抵不过历史的洪流,被淘汰了罢!
那山仍是那山,那水仍是那水,那人却不是那人。岁月蹉跎,物是人非。幸运的是,湘西的水手,还能在历史哀乐中唱上一曲橹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