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7篇

关键词: 骆驼祥子读后感最新,骆驼祥子读后感
淑娟0 分享 时间:

《骆驼祥子》讲述了以为名为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用祥子来象征旧社会劳苦大众。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_《骆驼祥子》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读后感1

我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看完了《骆驼祥子》,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最初的祥子勤劳、纯朴、善良,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凭着勤劳和坚忍,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人力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再加上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逐步变为一个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甘堕落的人。

小说的语言简洁有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

祥子的悲剧命运不仅仅与个人相关,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祥子的理想是买一辆自己的车,靠这辆车过上幸福的生活,但理想一次次地破灭,从希望走向绝望,从绝望走向堕落。有着理想的祥子,勇于奋斗、坚持不懈,让人欣赏,失去理想的祥子,好逸恶劳,得过且过,让人同情。

人要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才有前进的动力,有了理想,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但追逐过、努力过,哪怕失败了,至少不留遗憾。

《骆驼祥子》读后感2

二十年代末期,北平,战乱,压迫,金钱,人力车夫……

这个勤劳、政治、要强的农夫祥子来到北平,凭着自己的勤劳与毅力在这个城市里谋取生路。进城以后,他靠着自己的力气拉着人力车,想以自己的力量买一个自己的私家车。“这是他的志愿、谢昂,甚至是宗教。”当买了第一辆,顺心了,准备买第二辆、第三辆、第四辆……自己开个车厂子,然后娶一个漂亮、贤惠、的乡下姑娘,这是他一生的愿望。可是事不进人心,自己的第一辆车被推下了悬崖,自己捡了几只骆驼,所以有“骆驼祥子”之称。

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车夫,却屡次受到沉重的打击,三起三落的买车遭遇,这使他陷入了绝望,在情感上,他对生活也失去了主动权。人和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虎妞喜欢上了祥子,祥子虽然讨厌她又老又丑,可是在一次的意外中,虎妞怀了他的孩子,祥子不得不娶了她。然而,认刘四为干爹、娶老丑的虎妞为妻,这对于追求独立地位和人格要求的祥子来说,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在后来的日子里,虎妞因为难产而死了,再次陷入绝望的他,悲痛的箱子被小福子照顾,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善良、聪明的女孩。可是小福子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沦为娼妓,没等祥子混好就上了吊。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再次绝望的他,生活中就如同行尸走肉,静待死亡……

祥子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不能放弃,也不能自甘堕落,应鼓起勇气奋战到底!

《骆驼祥子》读后感3

最近,我看了老舍先生写的一本书《骆驼祥子》。书中讲述的是,一个从农村来城市的年轻小伙子为了圆车夫梦而奋斗,最后却被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伤得遍体鳞伤。读完,我感触很深。

祥子每天早起贪黑地干活,就是为了买辆新的拉车。三年后,他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可刚拉了半年,他就被抓去当壮丁,车也被抢了。但祥子没有自暴自弃,他逃出来后省吃俭用,又开始攒钱买车。可是没等他缓过气,辛苦攒来的钱被孙侦探骗去。他为了养家糊口继续硬撑着工作,但妻子虎妞因为难产而死。为了置办丧事,他把之前从邻居那里低价买来的车卖了。最终,祥子撑不住了,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从一个正直热情的上进青年沦落为一个自暴自弃、到处骗钱的“城市垃圾”。

我想,如果当时的社会不是那么的黑暗、混乱,祥子不会堕落到就像行尸走肉一般。为了买拉车,实现自己最初的人生目标,祥子整整奋斗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每天都努力地工作,遇到困难时更咬牙坚持。换位思考一下,祥子拼尽全力去做的事,是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做到的。在黑暗的社会,依然有着强烈上进心的祥子让我敬佩。祥子的堕落,是因为社会的黑暗、腐败,而生活在社会稳定、政治开明的新时代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勤奋不努力?梦想总是要有的,全力争取,万一实现了呢?

《骆驼祥子》读后感4

《骆驼样子》写于1936年,共24章,最初发表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宇宙风》第25期至48期。1939年3月由上海人间书屋出版单行本。解放后,作者在1954年作了较大的修改,删掉了原小说的第23章后半部和24章全部,“删去些不大洁净的语言和枝冗的叙述。”

《骆驼祥子》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取材于作者所熟悉的城市贫民的生活。小说以朴素的单线叙述,简洁有力的刻画,着重描写了祥子从满怀希望到苦斗挣扎,直至理想破灭,情绪消沉的悲惨的一生。祥子勤俭、刻苦、善良、忠厚,十八岁那年因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跑到北平拉起了人力车,幻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攒钱买一辆车,做一个“不再受拴车的人们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的独立劳动者。

这一目标成了样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也成了他生活在世上的唯一目的和奋斗向上的全部动力。为此,他象“骆驼”那样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小说真实地展现了祥子在追求自身理想过程中的“三起三落”:吃尽千辛万苦,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但却被军阀逃兵拉夫时抢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被特务勒索一空;最后好不容易再买了一辆车,又因妻子虎妞难产而死,被迫把车子卖掉。

伴随着接踵而来的打击,祥子原来的希望成了泡影。小生产者狭隘的政治视野,使他所失去的不单是生活的理想,而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从而,整个精神世界陷入了崩溃的境地,成了一个自甘消沉的无业游民。小说通过一个要强的有个人生活理想的性格,被黑暗社会所摧残、扭曲的过程,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无数小生产者苦苦挣扎而依然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这一发人深省的主题。

因而,与“五四”前后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就具有更为深刻的典型意义。小说在对祥子悲苦生活道路作纵深开掘的同时,又以广阔的视野,将笔触广泛地深入到城市社会生活的众多角落。小说描绘了旧中国军阀混带来的民不聊生,特务的横行无道,车行主的无情盘剥,有钱者的荒淫无度等生活画面。更多的则是以深厚的同情描绘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城市贫民的悲慘处境。

老马祖孙三代的不幸,二强子的欲起又落,二福子的自缢身亡,许多人力车夫在死亡线上的艰难挣扎……。小说通过这些不同的生活画面,从诸多侧面展示出祥子所生活的世界,反映了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面貌,使祥子的毁灭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强烈的悲剧性。

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运用了大量细致动人的心理剖白。如祥子第一次买车时的激动,丢车后的痛苦,第二次攒钱时的兴奋,被敲诈后的绝望,婚后对虎妞的厌恶,小福子自尽后对生活的失去信心等,展现了祥子在“三起三落”过程中,灵魂不断搏斗、变化的历史。此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浓厚气息的语言,北京地区自然景物和底层社会的风俗描写,都表现得十分突出,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骆驼祥子》读后感5

这是一个可悲的故事,讲述了北平老城里活生生的一幕。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要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正值生命的黄金时代;勤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强烈的信心的鼓舞和支持下,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主人躲避特务追踪还使他丢了比较安定的工作;虎妞对他的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都带来磨难。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但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他的这一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碾得粉碎。

56635 88